人物对话 封面人物 行业观察

胡達忠:文旅業冀引進培養能力複合型人才

發佈日期:2022-02-16 14:27
瀏覽次數:5826
分享到:
在澳門自強文創智庫理事長、澳門新忠誠集團董事長胡達忠看來,文旅會展商貿行業引入的人才是很多元與複合的,可以是文旅内容生産、創意産品轉化、項目傳播推廣等專業人士,并希望藉《橫琴方案》的契機,積極探索新消費模式,把具有澳門特色元素的文旅精品,帶到深合區乃至祖國各地,讓更多人了解澳門文化。 

冀豐富内容 融科技創意能力
在内地文旅發展有幾個方面,旅游景區會以一些技術手法配合吸引游客,因此“旅游+科技”領域人才是一方面;同時,能達到宣傳與推廣文旅項目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類人才。“ 再好的硬件内容,也需要好的傳播方式配合,例如帶貨等說的就是傳播。”胡達忠認爲,這類人才, 可以用傳播的手法,将一個大家沒有去過的地方,仿佛使聽衆真正體驗過。 

結合到澳門與深合區的發展
胡達忠表示,近年來内地盛行國潮文化,與澳門中西融合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在深合區中呈現, 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同時,澳門要結合曆史、 文化、旅游、創意,需要更好地引入複合型的人才,“内地有很多成功例子,比如故宮文創,每年的産品都很受歡迎,銷售額也都很好 ”。他建議,文化創意和旅游要能更緊密合作,除了相關的産品,需要政府推動更多元複合型活動,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時,對于本澳旅游業的發展,胡達忠認爲,還要培養好“口述曆史”的人才。他以西安爲例稱,當地的出租車司機都可以爲他講解西安的曆史文化,他就可以快速知道這些故事。因此他建議,可以從本地導游開始,将口述曆史做得更好。“這些都是需要導游們一點一滴做起來的”。 “ 澳門是一座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特色的 世界遺産城市 ,應該通過口述曆史的人士 , 将澳門的文化帶入深合區 ,并與内地(橫 琴)的導游更好地互動 ,深合區的建設也是 希望兩地更好地推動共創文旅産品 。”胡達 忠稱 。 

在本地人才培育方面,胡達忠則建議, 一是希望允許澳門青年更早融入社會,如學生時期能在課餘時間通過多渠道了解澳門; 提供更多機會讓澳青到灣區城市實地考察, 開拓視野。而在高等教育方面 ,要推動協同發展,需建立政府間雙邊和多邊磋商、協調、合作機制,共建一批高精尖研究中心和産學研用一體化創新中心,以及搭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科技信息服務與合作平台;并探索舉辦交流活動,從多方面加強人才培育。

彙聚人才促社會可持續發展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他指出,澳門除要 “引才入澳”的同時,更應着力留住人才在澳。特區政府應實施更積極的政策,完善人才落澳後的生活配套設施,可以根據三類專項計劃,制定三類不同額度住房補貼 ,配偶可享有專項生活補貼,給予人才子女升學便利,子女享有和澳門居民同等升學條件, 透過提供便利及支持措施,使人才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安心在澳門發展。
胡達忠續稱,對于來澳創業的人才給予創業小額貸款貼息及擔保費補貼;對于高端、緊缺人才的稅務給予優惠政策,政府對于高端、緊缺的行業支持創業計劃,并給予租金補貼、企業政策補貼、優秀項目扶持、 專項創投支持補貼及獎勵政策。未來将打造澳門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才梯隊,充分釋放人才活力的優選項;也是澳門鞏固提升競争優勢,加強與香港、内地各領域交流的必選項。他期望政府在人才引進制度中能拿出真真實實的政策及措施,吸引更多領軍人物及海外澳門人回流到澳門,凝聚各方力量, 爲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 截止目前,《人才引進制度》政策未見,但政府态度已出。但願這不是一次願景,而是澳門真正下定決心,參與全球人才争奪戰的實質性行動。”胡達忠坦言,對于近些年在引進人才問題上,民間社會總有一 些人以“搶飯碗”争就業爲由,加以排斥和抵制的問題。他認爲,維護本地居民就業利益是任何社會的正常反應,無可厚非。但首先應讓社會認識到,引進人才不是“搶飯碗”,而是“造飯碗”。“因爲‘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彙聚優秀人才,才能有力促進一個城市經濟社會良性可持續發展,市場主體的數量和規模也必定随之增加,就業崗位亦必定随之不斷增多,從而形成良性的就業生态,持續保障本地就業。”他強調。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