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3項措施穩市場經濟
5月2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實施六方面33項措施以穩定市場經濟。在財政方面,會議決定,在更多行業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增加退稅1,4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年退減稅2.64萬億元。同時,會議提到,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務新增1萬億元以上。
在金融政策方面,會議提出,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貨車車貸、暫時遇困個人房貸消費貸,支持銀行年內延期還本付息;汽車央企發放的900億元商用貨車貸款。將商業匯票承兌期限由1年縮短至6個月。
在穩產穩鏈方面,會議提出,一律取消不合理的通行限高等規定和收費。同時,增加1,500億元民航應急貸款,支持航空業發行2,000億元債券。在促進消費和投資方面,會議強調將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此外,中國還將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改造。支持發行3,0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加大以工代賑力度。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會議表示要落實地方煤炭產量責任,調整煤礦核增產能政策,加快辦理保供煤礦手續。再開工一批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
對此,國盛證券指出,隨著地方政府對此次政策部署逐項細化和實施,相關板塊的龍頭企業有望持續受益,或有助於A股市場進一步走強。巨豐投資顧問表示,國常會打出政策“組合拳”,這一利好消息有望扭轉當前A股底部盤整的局面,推動A股“反彈變反轉”。
歐央行明確釋貨幣緊縮信號
當地時間23日,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歐洲央行官網刊文表示,該行將在7月和9月加息,9月底前將退出零利率區間。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標誌著歐央行終於發出了明確的緊縮信號,也標誌著其退出疫情時期刺激措施的速度將比此前所暗示的更快。
拉加德在文章中稱,歐元區現在所面對的經濟和金融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能源價格高漲造成了高通脹,同時消費和投資的低迷也使歐元區經濟復甦前景不確定。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歐洲央行貨幣政策需要保持漸進性、可選擇性和靈活性。她寫道:“我預計債券購買計劃下的淨購買將在第三季度早些時候就結束。這將使我們能夠在7月份的會議上加息,符合我們的前瞻性指引。”她進一步表示,“根據目前的前景,我們很可能在第三季度末退出負利率。如果我們看到通脹在中期內穩定在2%,那麼逐步將利率進一步正常化至中性利率將是合適的”。據悉,目前歐央行關鍵利率仍維持在-0.5%,這意味著要在第三季度末前將利率上調至正區間,需要兩次加息,每次25個基點。
對此,荷蘭央行行長諾特稱,他支持7月將利率上調25個基點,但如果通脹數據惡化,歐洲央行或採取更激進的舉措,即不排除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他的觀點也得到了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的贊同。貝倫伯格銀行分析師施密丁則指出,拉加德最新表態說明歐央行內部鴿派正在“認輸”。他補充稱,預計歐洲央行將在7月、9月和12月加息25個基點。
G7憂全球經濟陷滯脹
日前,隨著俄羅斯出兵烏克蘭造成的威脅繼續增多,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金融界人士警告,全球經濟可能放緩。在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法蘭西銀行行長弗朗索瓦·維勒魯瓦·德加約在談到戰爭的影響時說:“如果一定要讓我總結一下,那就是:更多不確定性、更高通脹、較低增長”。在批准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財政刺激計劃以防新冠疫情造成經濟衰退後,各國經濟領導人現在正努力應對“滯脹”的威脅。“滯脹”指的是,在經濟增長放慢或為負的同時,通貨膨脹率不斷升高。
然而,報道指出,G7會議為消除全球經濟面臨的這些新威脅而採取的行動很有限。在閉門討論中,各國領導人決定在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管理、全球經濟穩定和抑制通脹等方面採取一些行動,但基本上沒有具體說明。他們最明確的行動是,承諾向烏克蘭提供約2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根據聯合聲明,G7領導人還決定在應對斯里蘭卡債務危機和緩解糧食短缺等方面採取行動。他們還承諾保持國際市場開放,其背景是,一些國家採取行動實施出口管制,以防稀缺的食品和其他商品流出本國。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以自己與各國財長和央行官員的談話為證,稱各國金融領導人對全球經濟狀況越來越感到擔憂。普拉薩德說:“全球經濟正處於緊要關頭,受到各種衝擊的困擾。由於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經濟增速將放緩、供應將受到衝擊、通脹將加劇,焦慮程度已大幅上升,所有這一切都大大減少了政策操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