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河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成效明顯+ 查看更多
2022年6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東莞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成效明顯,首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也是全省2021年河湖長制工作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近年來,東莞市認真貫徹落 “十六字”治水思路,以推深做實落細河湖長製為工作主線,以打好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要抓手,全力做好東莞 水生態文章,河湖長制工作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在省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先後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獲評“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有力支撐東莞邁入萬億GDP和千萬人口“雙萬”城市行列。
首先,強化組織領導,全面夯實河湖治理責任體系。貫徹河長湖長是治水第一責任人及河長湖長就是黨委的責任分工的要求,構建以黨政主要領導分別擔任第一總河長、總湖長的市鎮村三級河長體系。全市共設立河長制工作機構 34 個、河長1045名、湖長33名,實現全市河湖管理保護責任全覆蓋。制定出台河湖長制工作方案、河長巡河、述職評議、考核評定、責任追究等制度文件26份 ,確定六大任務28項具體工作,規範和推進河長履職。實施一系列硬舉措,全面強化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28位市級領導班子成員每年掛點督辦水環境污染較嚴重、治理難度較大、社會關注度高的重點河涌 ,有力推動97條次重點污染河涌治理。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執行力督導工作組,督導污染防治攻堅重點工程推進、重大問題解決及重要環節打通,壓實屬地鎮街、屬事部門責任,推動全市污染防治隊伍執行力明顯提升。建立市—流域—鎮三級治水指揮體系,強化流域河長統籌,系統治水。市級層面由市總河長(市長 )任市水污染治理指揮部總指揮,由市副總河長 (分管副市長 )直接主持現場指揮部工作,統籌推進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流域層面成立茅洲河、石馬河、東引運河、東江下游片區4個現場指揮部,配備超500名專班專職人員進駐一線辦 公,就近指揮協調;各鎮街 (園區 )均成立治水指揮部,強化工作對接。三級指揮架構體系建立起河長治水執行機構,實現全方位綜合施策、全流域統籌治理,有效促進重點問題攻堅。
其次,堅持創新驅動,有力推進河湖長制有能更有效。創新建立基層河長考核獎懲、河湖治理曝光台、水環境生態補償等制度,激勵河長擔當作為。實行“每月一小考、一年一大考”,將考核結果與個人年度評優掛鈎 ,對優秀鎮村級河長給予獎勵,對後進河長進行通報並責令書面檢討、落實整改。在市廣播電視台開設“河湖治理曝光台”專欄,每週對問題嚴重的河涌進行曝光。統籌實施水生態資源調控,實行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對135條重點河涌實行雙向生態補償。對納入考核的河涌,每月水質考核結果出現V類現象的,屬地鎮街(園區)政府按每月每條河涌10萬元標準向市政府繳納水環境生態補償金;出現黑臭現象的按30萬元標準繳納。對達標的河涌則給予相應獎勵。創辦河湖保潔日、河湖治理大家談、“河莞家”志願者等品牌活動,凝聚全民治水合力。將每月10日定為全市“河湖保潔日”,廣大河長、護河志願者積極對河湖進行“大掃除” ;每月開辦“河湖治理大家談”論壇 ,邀請專家、河長與廣大群眾面對面討論河湖治理對策;與團市委共同打造“河莞家” 志願者公益品牌,開展“河長制宣傳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活動,有效激發廣大市民參與河湖治理保護的熱情。
最後,聚力治理保護,全力促進河湖生態環境加快復甦。加強水污染防治。落實河涌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641條污染河涌治理,城市建成區22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9個國考省考斷面保持穩定達標,2020年國省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超5.6萬家,累計建成截污管網約1.3萬km ,整治入河排污口1.8萬個,建成並投運 61 項污水處理項目,分散式及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150座,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強化河湖管護。率先全面完成河湖劃界 和水庫大壩安全鑑定,圓滿完成503 宗省“清四亂”任務,實現“清四亂”常態化。砂場清理和標準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18年就完成河道管理範圍內182個砂場清理整治,保留29個經營性堆砂場和37個企業自用堆砂場,統一實行標準化建設和管理。建設幸福河湖。建成250 km 集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閒功能於一體的優美碧道,一批高質量有特色的碧道項目如麻涌鎮華陽湖碧道、萬江街道東莞水道碧道、企石鎮東清湖碧道等,成為群眾休閒遊玩好去處 ,華陽湖、茅洲河入選全國“美麗 河湖”典型案例。
未來,東莞將站在萬億GDP、千萬人口的“雙萬”新起點上,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此次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為動力,進一步推深做實落細河湖長制,創新推進河長制綜合管理平台、“生態綠幣”激勵機制等建設,強化河湖治理保護,加快水務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河湖安瀾、水清岸綠、水城共融、人水和諧”的大灣區善水之城,築牢東莞水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更多美麗河湖、幸福河湖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