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聞 |大陸海關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 查看更多
台當局倉促鬆綁入境檢疫措施
台媒近日報道,台灣近期新冠疫情嚴峻,當局卻宣佈將放寬入境檢疫期規定,專家質疑有政治目的。台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此前曾表示,不考慮開放島內民眾觀光旅遊,但最近卻宣佈從昨(15)日起,將放寬入境檢疫期為“3+4”。旅客入境後由現行“7天居家隔離+7天自主健康管理”,調整為“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陳時中也承認,開放後一定程度將會擴大疫情。
島內醫學專家指出,台灣疫情比境外嚴重,放鬆管制“影響不大”,開放邊境是必須要走的路。提出質疑,開放速度如此之快,有一部分是政治因素,主要是為了讓陳時中能在7月時順利參選台北市長。
報道還稱,陳時中日前被問到“指揮中心是否會在6月底解散”及“是否會參選台北市長”時僅表示,“6月底就知道了”。而指揮中心12日也未召開疫情記者會。
專家也析,這些都是要讓外界認為台灣疫情已開始趨緩,陳時中若順利參選台北市長,還能藉此顯示島內“防疫成功”。
大陸海關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
去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大陸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和土黴素超標。中國海關總署10日發佈通知:依據大陸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決定自2022年6月13日起暫停台灣地區石斑魚輸入大陸。海關總署表示,為防範風險,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海關將自13日起暫停受理台灣地區石斑魚報關,並應及時將上述情況通知轄區內相關企業。據台媒報道,台灣“農委會”1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聲稱大陸片面禁止台灣石斑魚輸入“不符合國際規範”,將持續協商並釐清原因。若陸方無回應,不排除到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民進黨當天也發出聲明,聲稱大陸利用經貿手段,對台進行“政治打壓”,令人無法接受,對此表達“嚴厲譴責”。
台石斑活魚逾九成輸大陸
統計顯示,2021年台灣出口石斑活魚共6,635噸,其中銷往大陸的有6,121噸,佔比為92.2%;銷往香港的有513噸,佔比為7.7%。也就是說,台灣出口的石斑活魚,幾乎百分之百銷往大陸。
廈門大學台研院副院長張文生教授受訪表示,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內外部環境影響,近幾年兩岸貿易額仍逆勢增長,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在不斷增長。為了方便兩岸貿易,特別是台灣農漁產品出口大陸,大陸給了台灣很多優惠條件,也包括開闢了一些綠色通道,但是台灣方面對大陸善意不僅不理解,還濫加利用,對出口大陸的一些農漁產品實際上沒有把好品質關,尤其把一些劣質的農漁產品往大陸輸出,這是極不負責任的。
專家續稱,從通知內容來看,此次大陸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是出於防範風險、保障人民權益的需要,有憑有據。民進黨當局不檢討問題,加強源頭管控,反而如此前大陸暫停台灣水果輸入一般,再度將技術性問題歪曲解讀,說成“大陸打壓”,只是以狡辯方式回避自身的監管責任,無助解決問題。
蔡當局操弄政治推卸責任
國民黨孫文學校北院院長林定芃向大公報表示,事實上,大陸長期以來基於關愛台灣同胞民生福祉,推動兩岸交流的整體考慮,採取善意貿易政策,可謂仁至義盡。這兩年台灣地區銷往大陸的農漁產品頻頻出現問題,顯示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只顧搞意識形態,不斷操弄政治議題,以獲取選舉利益,從而漠視民生經濟,對於農產品、水產品質量監管並不到位,這才致使台灣農漁業者遭受巨大損失。
台南市議員謝龍介指出,現在大陸暫時關閉輸入,原因是因為驗出禁用藥,不是平白無故禁止,且只是暫停進口。蔡當局怎麼不是檢討自己?他呼籲,台農政單位及漁政單位應該重視這些問題,應該輔導漁農消除禁用藥問題,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而不是發生問題時就一直挑撥兩岸關係。台灣時事評論員蘇恆也表示,台灣農漁產品對大陸市場非常依賴,兩岸關係不好,到頭來受傷害的還是台灣老百姓。
國台辦:大陸決定完全正當
國台辦昨(1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回應指出,去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入的石斑魚中檢出土黴素超標,還從兩批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兩種禁用藥物。孔雀石綠、結晶紫是兩岸禁止使用的藥物,在魚體內和環境中可長時間存在,對人體有致突變、致畸和致癌的危險性。土黴素在魚體殘留超標,也會給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損害。近日,大陸海關又從自台輸入大陸石斑魚中不斷檢出禁用藥物結晶紫,說明台灣地區石斑魚養殖藥物安全管理體系存在嚴重問題。
馬曉光強調,食品安全事關廣大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陸歷來高度重視。為防範風險,保護大陸消費者健康安全,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海關總署決定這是正常的安全防範舉措,科學合理,完全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