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社團熱議

4方面舉措完善期現貨市場聯動 粵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

发布日期:2022-08-03 11:50

      澳商駐廣州訊  8月2日《關於完善期現貨聯動市場體系,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專場新聞發佈會,由金融監管局局長于海平介紹《實施方案》的總體情況。《實施方案》從建立健全期貨市場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大力推動期現結合業務發展、營造期貨市場良好生態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16項工作任務,旨在發展完善期現貨聯動交易市場體系,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推動廣東優勢產業升級,提升廣東對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促進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于海平表示,廣東是全國外經貿大省,2021年全省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強,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排名全國第一。             2021年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揭牌運營,廣期所是廣東推進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重要國家金融戰略平台,可望在期現貨聯動市場體系建設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完善全省期貨產業鏈,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據悉,《實施方案》主要內容首先以“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為重點,建立健全期貨市場基礎設施體系,並從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壯大期貨市場經營機構、支持期貨中介機構開展風險管理業務、鼓勵優質實體企業參與交割業務等。
      從產業基礎優勢來説,廣東省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排名全國第一,聚集了包括能源化工、有色、黑色、農產品在內的大宗商品消費需求型企業,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集群以及消費、交易、流通市場。從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優勢來説,大灣區內金融資源豐富,據2021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1)顯示,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上,香港排第3、深圳在前10、廣州排第24,形成了包括保險、證券、基金、期貨在內的龐大金融市場。
      同時,《南沙方案》和省《實施方案》均在金融支持南沙建設方面提出具體舉措,對南沙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給予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在國家、省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廣州市積極推動南沙區期現聯動市場體系建設,加大金融支持南沙高質量發展力度,助推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
      此外,廣州市將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支持南沙區建設期貨產業集聚區和商品期貨交割中心,充分發揮南沙區位優勢,推動期貨相關現貨、物流、倉儲行業發展,為南沙打造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證監會王文哲表示,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深耕套期保值。去年廣東省期貨公司共為1.61萬家實體企業提供期貨服務,代理交易額達20.6萬億元,廣東省油脂油料、電子家電、能源化工等重要產業鏈企業積極參與,運用豆粕、螺紋鋼、PTA等商品期貨品種對沖風險,並參考期貨價格對產供銷計劃做出合理調整,產銷效率有提高。
      其次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廣東省期貨公司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165個“保險+期貨”項目,保費金額合計約3.38億元,涉及125個(次)縣,為約27.4萬戶農戶(農企)提供保障。2021年廣東省在廣州市等10個地市試點開展了25個“保險+期貨”項目,涉及生豬、雞蛋、花生等多個期貨品種;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支持下,肇慶、梅州、揭陽等3個地市的生豬“保險+期貨”重點項目已着手啓動。在大宗商品交易所立項支持的同類項目中,廣東省居全國第一。
      最後服務中小微企業。廣東省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積極創新風險管理模式,通過基差交易、倉單服務、場外衍生品交易等風險管理業務,幫助解決中小微企業採購成本快速上漲、供銷不暢、融資困難等痛點問題。且在去年,廣東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累計服務產業客戶1.6萬家。

浏览次数:7011
文章来源:
作者:wyx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