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 十四五 ”特教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發佈 建孤獨症兒童特殊學校 + 查看更多
7月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廣東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下稱《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廣東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持證殘疾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分別達到90%和85%以上,高中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入學機
會明顯增加。此外,將積極推動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
健全特殊教育體系
《行動計劃》明確從健全特殊教育體系、推進融合教育發展、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等方面促進殘疾兒童青少年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努力使殘疾兒童青少年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在健全特殊教育體系方面,《行動計劃》提出持續提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鞏固完善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安置模式,確保“應入盡入”。建立送教上門動態評估機制,合理控制送教上門安置學生人數和比例,到2025年,將義務教育階段接受送教服務的殘疾兒童比例控制到適齡殘疾學生總數的10%以內。
同時,廣東還將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提高學前兒童入學率,鼓勵和支持普通幼稚園接收殘疾兒童,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普遍增設學前部或附設幼稚園,開展“隨班就讀示範園行動”。大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逐步擴展特殊教育服務對象。各地應將學習障礙、情緒與行為障礙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納入特殊教育服務範圍。支持各地試點建設孤獨症兒童特殊教育學校(部)。重點支持有條件的高職院校招收殘疾學生,支持有條件的高中階段學校與高職院校聯合舉辦殘疾人大專班。探索殘疾人單考單招工作,增加殘疾人進入普通高校就讀機會。
推進融合教育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向融合。鼓勵和支持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幼稚園開展集團化辦學,把普特融合辦學納入集團化辦學試點與實驗,探索適宜有效的融合教育模式。加強普特校際資源共用,深化融合教育師資聯合培訓、教育教學改革與教研科研協作。
同時,《行動計劃》提出,從推動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向融合、推動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相互融通,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等三個方面促進融合教育發展。支持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和職業學校合理設置適合殘疾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專業。推進殘疾人職業教育基礎建設,招收殘疾學生的職業院校應實施無障礙環境改造。鼓勵高職院校與特殊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或中職部)探索“三二分段”培養模式。落實“輔助器具進校園工程”,優先為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免費提供輔助器具適配與相關服務。開展7歲至17歲殘疾兒童少年“送康服務”。為殘疾兒童少年建立個人終身電子學習檔案。
持續完善保障機制
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力度,各地要把特殊教育納入發展規劃,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到2025年,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人民幣以上,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提高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保障特殊教育教師按政策享受相關待遇、津貼補貼等。
特殊教育學位供給保障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實現2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建有1所以上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每個地級以上市及有條件的縣(市、區)建有1個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部(班)。鼓勵2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建有1所專門的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機構。經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兒童福利機構可以開展特殊教育辦學,並納入公用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