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快訊|珠海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跨越式提升+ 查看更多
珠海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跨越式提升
近日,珠海印發《關於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緊扣“產業第一”,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為驅動力,通過實施“十大工程”、22項任務,全面推動珠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意見》提出,制定《珠海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推進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探索構建數字孿生城市標準體系,構建城市實景三維信息模型。
按照目標,到2025年,珠海全市數字經濟將進入跨越式發展新階段,數字產業發展高速增長,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增加值突破1,200億元人民幣,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0%;產業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推動超過1,26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1件;數據要素價值有效釋放,向社會開放不少於500個公共數據資源集。全市數字經濟生產力大幅提升,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全面增強,建成珠江口西岸數字經濟高地、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名城。
根據《意見》,“十大工程”包括新型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躍升工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推進工程、數字商貿創新發展工程、智慧文旅重構工程、數字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公共服務能力優化工程、智慧海洋提質工程、數據要素價值激發工程以及數字經濟發展空間佈局優化工程。據悉,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近年來,珠海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珠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打造珠江口西岸數字經濟高地的總體部署和要求。
穗海珠灣隧道料2024年底通車
日前,據最新消息,由廣州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海珠灣隧道工程南浦始發井及後續段基坑土方開挖順利完成,正在進行主體施工,項目預計於2024年底完工通車。據悉,全長4.35公里的海珠灣隧道連通廣州市海珠區和番禺區,與東曉南路至廣州南站連接線南段工程共同構成廣州中心城區至廣州南站的快速通道,建成後可從東曉南高架快速直達廣州南站。
“從市區到廣州南站,遇上出行高峰要一個多小時。”廣州市市民王小姐表示。海珠灣隧道與東曉南路—廣州南站連接線南段工程共同構成廣州中心城區至廣州南站的快速通道,項目建成後15分鐘可達南站。這條快速通道將聯通環城高速、內環路等城市道路,有力增強廣州南站的集疏運能力。同時,海珠灣隧道項目建成後,還將進一步提升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不僅如此,廣州市正在通過科學謀劃、持續加大推動大灣區硬連通更上新台階,並且充分發揮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大力推進戰略性、高等級陸路通道建設。據瞭解,廣明高速、北三環二期、機場第二高速北段、花莞高速等16個高快速路項目相繼建成通車,全市高快速路總里程已超過1,100公里,已形成
“三環十九射”的高快速路網佈局。同時,加快獅子洋通道、南中高速等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為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廣州還將加快打造“12312”出行交通圈,實現珠三角內部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2小時通達、與國內及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左右通達,擴大廣州“朋友圈”,讓城市間連接更緊密。
深圳出台“碳普惠”管理辦法
為規範深圳碳普惠體系的建設運行和監督管理,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深圳市碳普惠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2年8月18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據悉,《辦法》明確了立法目的、術語定義和各類主體的管理原則,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流程,確立了參與主體的管理要求,並將依託碳普惠統一管理平台開展管理工作。作為構建深圳碳普惠體系的制度保障,《辦法》的出台完善了整個深圳市碳普惠管理體系的建設。此外,作為規範綠色低碳行為的必要基礎,《辦法》通過規範減碳行為所產生減排量的管理流程和使用規則,確保低碳場景全覆蓋、減碳行為可量化、碳普惠核證減排量消納場景豐富、碳普惠應用程序高效先進以及普惠全民的機制具有市場化和可持續性。
據瞭解,《辦法》所稱碳普惠,是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等的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並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辦法》明確了碳普惠專家庫建立、碳普惠方法學管理、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管理、碳積分兌換規則制定、碳普惠場景管理等碳普惠管理相關工作,提出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立本市碳普惠統一管理平台,並與深圳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相銜接,同時定期對管理平台進行監督檢查。 《辦法》鼓勵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探索開發碳普惠應用程序,經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登記後,與碳普惠統一管理平台進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