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同城“ 十四五 ”規劃發佈 打造“ 131 ”格局一體化創新發展+ 查看更多
日前,由廣佛兩地共同制定的《廣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正式向社會公佈。《規劃》明確提出,展望2035年,廣佛全域同城化要基本實現。根據《規劃》,到2025年廣佛地區經濟和人口承載力明顯提升,全域同城化實現新跨越,繼續在全國同城化實踐中走在最前列,其中廣佛地區生產總值要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實現廣佛中心城區半小時通達、全域1小時通達,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要穩定在3%以上。立足廣佛全域同城化發展現狀和最新要求,《規劃》提出著力打造“一區、三軸、一環”的“131”空間格局,以推動城鎮空間、產業空間、生態空間協調發展。
築一區三軸一環新格局
廣州與佛山經濟社會發展聯繫緊密,合作源遠流長。自2009年兩市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同城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廣佛地區生產總值之和已達3.6萬億元,常住人口之和超2,800萬人。
據瞭解,“一區”為南北向的廣佛全域同城化引領區:沿兩市197公里南北邊界線,高水平共建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包括“廣州南站—佛山三龍灣—荔灣海龍”先導區和“荔灣—南海”、“白雲—南海”、“花都—三水”、“南沙—順德”等四個試驗區片區),加快探索試驗區邊界去行政化,引領帶動廣佛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三軸”為東西向的廣佛全域同城化發展軸。中部核心發展軸自西向東串聯佛山禪城、南海,廣州荔灣、白雲、越秀、海珠、天河、黃埔,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廣佛國際都會區;南部新興發展軸基本走向為佛山三龍灣(包括南海、順德)—番禺、南沙,將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包括總部、消費、專業服務業等);北部綠色發展軸基本走向為三水—花都—從化—增城,將著力構建廣佛北部生態屏障,打造廣佛北部製造業基地。
“一環”為廣佛全域同城化聯動發展環,通過串聯南沙港、南沙站、魚珠站、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北站、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等重大交通樞紐和南沙自貿片區、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空港經濟區、佛北戰新產業園、三水新城、佛山副中心等重大發展平台,構成樞紐和平台互為支撐、資源和要素無障礙流動的廣佛全域同城化聯動發展環。
全面打通交通運輸一體化
《規劃》提出,持續提升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站、廣州南站、佛山站、佛山西站、廣州港等重大樞紐功能和樞紐之間的便捷聯通性,加快推動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建設。
在航空領域著力構建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核心、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為協同、通用機場為補充的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將高鐵、城際引入機場,推動航空樞紐30分鐘直達中心城區、1小時通達珠三角城市、3小時聯通泛珠三角城市。建成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加快建設白雲機場T3交通樞紐,建設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及周邊路網、軌道等綜合交通配套設施,推動實現與白雲國際機場的高鐵互聯。此外,兩地還要強化國際航運樞紐功能,支持廣州港集團參與佛山內河碼頭項目合資合作。
在軌道交通領域,打造軌道交通“一張網”。深化兩市軌道交通銜接,促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推動形成軌道交通“一張網、一票通、一座城”。深化廣佛城市軌道交通銜接,探索建立城際鐵路與地鐵系統制式相容、互聯互通換乘體系。
同時,深化道路交通無縫銜接。《規劃》表示,預留兩市規劃道路過江通道,加快實施廣佛大橋系統工程、沉香大橋等項目,改善金沙洲地區等廣佛重點交界區域與中心城區的通勤,實現公交乘車碼互認互通。
資源共享互認同城協同化
在戶籍和人才流動方面,《規劃》提出促進廣佛地區要素自由有序流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探索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推動科研資源共享和技術市場一體化,營造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政策鏈銜接貫通的市場環境。加強人才合作共享。共建“廣佛製造業人才走廊”,支持廣佛企業在兩市職業院校合作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
在高水平建設廣佛重大創新平台方面,廣佛兩地要高標準建設廣州“一區三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和佛山“一區一園一城”(佛山國家高新區、佛中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三龍灣科技城),依託廣州南站片區、荔灣國際科技創新產業區、東沙片區及佛山三龍灣科技城,共建廣佛科技創新產業示範區,打造更利於廣佛創新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深度融合、集聚發展的創新廊道和生態圈層。探索設立廣佛科技合作專區,支持自貿區、全創區和自創區等先行先試政策在合作專區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