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智慧金融論壇探灣區建跨境金融中心與琴澳金融發展政策方向+ 查看更多
澳商訊 9月3日,以“離岸還是在岸?——大灣區跨境金融中心建設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發展的方向”為主題,橫琴智慧金融論壇在橫琴凱悅酒店舉辦。多名內地及澳門知名專家學者就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中心建設與琴澳金融發展的政策方向發表主題演講。

當前,我國正處於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助力“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在實現本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將承擔起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的使命。
深圳市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向松祚認為,大灣區應持續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維護好金融創新和開放融合的源頭活水;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提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不完全匹配,發展熊貓債券市場有利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金融系講席教授李仲飛表示,大灣區應強化頂層設計與統籌協調機制,在統一綠色標準、加強市場互聯互通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針對探索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中心建設的路徑,上海交通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麗指出,中國應鼓勵金融機構走出去發展境外金融服務,同時在岸金融中心可借鑒美國雙邊投資協定實施資本市場的有限定向開放;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表示,建設跨境金融中心不僅利好琴澳,還能為大灣區整體發展帶來顯著的正向外部效應;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認為,琴澳應完善離岸人民幣利率譜系助力企業融資,同時強化與港澳合作實現錯位發展;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匡亞明學者”英才教授馮永琦提出,跨境金融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制,大灣區跨境金融的發展需要以“在岸”模式為主體,“離岸”模式為補充。
嘉賓們還進一步圍繞世界宏觀形勢調整與中國金融開放深入討論,並認為,在當前世界面臨複雜多變的挑戰背景下,中國堅持加大對外開放,特別是金融開放是各領域開放中最具風險挑戰的一環,應在設好防護欄的前提下大膽嘗試、小心求證,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開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