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澳旅業疫後冀紓困 多管齊下擴客源興經濟+ 查看更多
自8月3日澳門入境珠海恢復免隔離通關後,特區政府各司已立即與內地對口部門聯繫,希望爭取引客來澳,提振社會對旅遊業復甦的信心。旅遊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等正積極針對內外市場,推出旅遊產品、進一步加強澳門旅遊體驗推廣,促進市民和遊客玩樂帶動消費,盤活社區中小企業,改善經濟狀況。
文 / 澳商記者吳爾珊

在澳門與內地通關利好措施及宣傳攻勢下,近日訪澳旅客逐漸回升。旅遊局在恢復通關後隨即推進宣傳推廣工作,全力多方位擴大外部客源,促澳門旅遊業復甦。而為提振內部消費市場,改善社區商戶經營狀況,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再次與地區商會合作,將於9月底前推出,以迎接“十一黃金周”;此前舉辦的“關前薈”及“悠路環”兩項活動,亦將續辦至10月底結束,以延續活動影響力。
同步開拓內外旅遊市場
據旅遊局8月22日發佈數據顯示,上周六(8月20日)訪澳旅客逾1萬7千人次,為自8月初恢復免隔離赴珠後的最高單日旅客紀錄。此外,訪澳旅客人次在8月12日至18日共錄得81,798旅客人次,日均旅客有11,685人次,較8月5日至11日的日均人次7,490升56.0%,較7月日均315人次上升3,609.5%。
在疫情基本穩定情況下,旅遊局已在各個官方線上平台,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和小紅書等渠道陸續推出最新系列短視頻及貼文宣傳,並與電商及線上旅行社加強合作,結合“感受澳門樂無限”月月精彩活動,加推酒店和機票優惠,並為目標客群打造營銷活動。此外,為進一步加強澳門旅遊體驗推廣,旅遊局計劃邀請“幸運旅客”拍攝短視頻,將遊歷過程製作成短片送給幸運旅客。
同時,今年首個“澳門周”—“山東‧青島澳門周”大型路展將於9月8日至12日前往山東青島。旅遊局還將聯同澳門旅遊休閒企業、內地電商平台和線上旅行社(OTA)等,走訪粵港澳大灣區內廣東9市,以大篷車作賣點舉行“感受澳門樂無限”大灣區巡迴路展。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則聯同不同地區商會於去年底及今年中,先後推出“關前薈”及“悠路環”兩項活動。透過AR技術應用與社區消費場景結合的模式,提升市民與旅客的遊覽及玩樂體驗。
此外,活動設置的一系列促銷配套,如商戶折扣優惠、電子現金券、消費滿額獲禮品以及提供獎品抽獎等,均有效提升居民及遊客的消費意欲,從而提升營業額,改善經營。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提供數據指出,兩項活動有助延長居民及遊客在社區停留以及刺激消費,對促進社區商戶經營起到積極的作用。經科局還將持續善用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包括不同的新媒體及平面媒體工具,為各項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增強曝光,吸引人流鼓勵消費。
冀政策與社會共識配合
雖然澳珠兩地恢復免隔離通關,但出入境需持有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仍在一定程度上令旅客卻步。有業內人士反映,今年上半年的大部分時間,旅客均需持有24小時或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來澳,與去年普遍只需7天核酸陰性證明相比,經營環境更為嚴峻。疫情即便好轉,業界對本澳旅遊業恢復過往繁榮景象感到憂心忡忡。
除了受到疫情影響致使旅業蕭條,還有一重原因,令本澳旅行社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澳門立法會議員馬耀鋒在日前書面質詢中指出,政府在加強本澳旅遊業對外推廣上,經常利用網絡信息科技宣傳,如與內地旅遊平台合作,推出“感受澳門”項目,為內地遊客來澳提供住宿優惠,但相關措施未讓本地旅行社得益,相關從業員承受巨大的生計壓力。
馬耀鋒建議,未來在制定旅遊政策,檢視過往實施經驗時,可讓本地旅遊業界共同參與,制定更多吸引旅客並傾向業界的針對性措施,使政府的援助資源落到實處。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回應表示,該局在“擴客源、興經濟”的主題下,連續三年與航空公司、電商平台及內地主要線上旅遊平台合作,向內地旅客發放機票及酒店住宿優惠,並打造專題營銷活動,並由本澳合法旅行社於相關電商平台上提供優惠產品。
“為讓本地旅遊業界共同參與及協助本澳旅遊中小企業電子化轉型,開拓網絡銷售渠道,局方已在使用者眾多的電商平台增設澳門專頁,不斷鼓勵並提供培訓、入駐專道,讓澳門業界進駐提供特色旅遊產品,豐富澳門專頁的訊息及優惠,拓闊客源接觸面。”文綺華稱。
促“旅遊+”延產業鏈
業界如何配合政府推動的“旅遊+”工作,開發更獨特、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產品、發掘更多元的客源市場,以優化旅遊業發展,也是馬耀鋒在質詢中提出,需要政府與社會共同解決的問題。
“有業界反映,除美食節,大賽車與端午節龍舟競賽等原定活動外,‘旅遊+’目前仍屬於概念階段,缺乏實際項目及具體支持措施,更有受現有法例制約。”馬耀鋒稱,例如“醫療+旅遊”,醫療廣告受法律嚴格規範,相關旅遊項目在推廣上就存在較大困難。“希望政府推出援助措施及計劃,帶領業界走出新路。並且強化與業界協作,持續交流和檢視現行法律法規,適時進行調整”。
就推動“旅遊+”的實際項目及具體措施,文綺華指出,特區政府正積極透過“旅遊+”延伸旅遊產業鏈,與會展、體育、文創、美食、醫療養生、科技應用及電商等產業聯動,藉此促進經濟適度多元。
據悉,旅遊局目前已制定“旅遊+”不同範疇的推廣計劃。文綺華舉例介紹,“旅遊+教育”將積極推動研學旅遊發展,開拓新客源市場,鼓勵業界結合本地研學旅遊資源,推出相應遊學產品,同時進行其他旅遊活動,透過延長旅客留澳時間,帶動旅遊周邊行業的經濟發展。
“旅遊+大健康”將首先整合綜合度假村內的水療、康養等休閒設施為主題進行宣傳,吸引消費者前來體驗,並鼓勵業界結合澳門和橫琴的資源開發醫療養生、中醫食療、疫苗接種、健康旅遊等產品。
由於大健康項目多少涉及醫療服務或產品,文綺華認為,醫療廣告涉及的不只是屬於個別醫生或醫療機構的業務宣傳,更為重要的是讓公眾得到正確的醫療資訊,以對其所需的醫療服務作出適當選擇。因此,在權衡醫療資訊發放權利的同時,必須顧及公眾利益。特區政府將繼續與醫療業界保持溝通,就醫療產業的發展,在政策和措施上適時研究及提供協助。
同時,“旅遊+”還與體育項目緊密結合。旅遊局於2021年推出更新版“旅遊激勵計劃”,擴大適用範圍至體育旅遊項目,2022年的“社區旅遊經濟拓展”、“美食文化推廣”和“濱海旅遊”三項專項資助計劃,鼓勵本澳社團善用社區、美食和濱海資源,創造更多元化的體育盛事、休閒旅遊體驗,帶動旅遊經濟復甦。
文綺華續指,局方會根據旅客行為模式出現的轉變,擬定疫情緩和後的推廣策略,並進行旅客研究調查,分析最新的旅遊趨勢,以精準營銷方式接觸目標客群,吸引更多旅客訪澳,以期盡快推動本澳旅遊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