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掃地機器人高端化發展引銷售“狂歡” 料2022年市場規模逾百億+ 查看更多
最近一段時間,掃地機器人賣得越來越貴了。市面上,以往單價600元至2,000元(人民幣,下同)的掃地機器人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均價在3,000元以上的高端產品。此外,掃地機器人的功能也不只是掃地,拖地、自清潔等一系列高端化功能也逐漸成為了這些“新產品”的常態。與此同時,與以往中低端掃地機器人“千機混戰”的局面不同,這些高端掃地機器人頭部品牌較為集中,創新意識較強,從而紛紛實現了“內卷”下的突破性增長。
據掃地機器人頭部品牌石頭科技日前發佈的半年報業績顯示,2022年上半年,石頭科技實現營收29.23億元,同比增長24.49%;歸母淨利潤6.17億元,同比減少5.4%。9月初,另一家頭部品牌科沃斯也發佈半年報透露,2022年上半年,科沃斯實現營收68.22億元,同比增長27.31%;歸母淨利潤8.77億元,同比增長3.15%。
掃地機器人的高端化發展,帶來的是整個行業銷售市場的“狂歡”。據GFK近日發佈的《2022年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走勢》顯示,高端產品的旺盛需求拉動了掃地機器人零售額規模快速上漲,今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額57億元,同比增長16.2%。而從渠道端看,今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銷售額佔比高達93%,“6·18”節點的促銷對市場拉動明顯。與此同時,掃地機器人在社交電商也備受青睞,今年上半年社交電商渠道掃地機器人的零售額達6.5億元,零售量達42.1萬台。
據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全年掃地機器人市場零售額規模預計可達133億元,同比增長20.1%。向高端化發展,已成行業共識。在其背後,則是整個產業、市場、技術以及政策的全方位加持。可以預見的是,清潔力與智能化的雙向發展已經成為了掃地機器人未來發展的惟二選擇,但在此之前,市場還要解決低滲透和高增長之間的發展矛盾。面對百億市場,這些頭部企業依舊前路漫漫。
價增量減促產業鏈變革
“從數據來看,雖然目前國內掃地機器人的整體銷售額同比下降20.9%,但產品的銷售單價卻上漲了46.75%。這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讀為,掃地機器人行業正在從中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衝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賀俊說道。但對於家住浙江省杭州市的李夏雲而言,這一行業變化給她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掃地機器人賣的愈發昂貴了。“幾年前我還能用1,000元左右的價格買到品牌類掃地機器人,現在稍微好一些的品牌產品售價都突破了三千元”。李夏雲表示,自己本來想趁著中秋給父母買一台,然而看著網上這些價格高昂的產品,內心十分忐忑。她說:“我還是打算等等再買,因為掃地機器人可能並不像其宣傳的那樣智能”。李夏雲向記者訴苦稱,幾年前自己購買了一台某頭部品牌的掃地機器人,雖然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自己的雙手,但是每次使用完後,自己還要對其進行人工清洗,而且這一過程十分麻煩。
然而,作為掃地機器人的忠實使用者兼產品測評人,測評主播李鈺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我家養的小狗總掉毛,買了掃地機器人後,全家人基本從掃地、拖地等家務中解放出來,省下不少時間”。他表示,這款售價在4,300元的掃地機器人技術含量較高,具備自動避障、分區打掃等功能,性價比高,維護成本低,佔地空間也不大,“家務勞動實現了智能化”。對此,他對這款機器人的評價是:充電快、吸力大、清洗效果好,非常方便。
從“不智能”到“智能化”,掃地機器人高端化的背後,實際上是整條產業鏈的變革。近年來,從底層芯片、元器件等零部件的生產製造,到代理商的鐳射模組代購,再到中端代工廠、方案商的軟硬件代工以及視覺導航方案、相關軟件演算法的提供,最後是品牌商、下游客戶的營銷、推送,無疑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迭代升級。這些“看不見的力量”,不僅讓掃地機器人的功能變得越發強大,也反向推高了機器人的單品售價,最終形成了價格與產業鏈之間互為因果的良性閉環。
進入高端化創新發展期
“我們在考慮的是如何不要去參與‘內卷’,而是去創造更多的用戶價值,去創新。”石頭科技董事長兼CEO昌敬在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市場的升溫,掃地機器人行業也陷入了發展“內卷”。一方面,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石頭科技、科沃斯、雲鯨和小米合計零售份額佔據了近90%,大品牌的市場爭奪戰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中小廠家紛紛湧入,低端市場被綜合型家電企業割據。“市面上已充斥著約兩百個掃地機品牌,明顯可以看到,由於入局較晚且技術儲備不足,多數後來者只能聚焦在中低端產品賽道,為搶佔市場不得不陷入價格戰中”。昌敬說。對此,賀俊直言,此類低端化肉搏對企業而言是不健康的競爭狀態,對用戶的消費體驗更是一種傷害。“隨著高端機器人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那些品質不佳的低端產品只會慢慢淪為被淘汰的產品”。他表示,市場的發展也倒逼著掃地機器人產品向高端化升級。
與此同時,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也助推了掃地機器人的高端化。目前,掃地機器人的技術升級方向主要是機身自動補水、自動集塵、自動烘乾、自動上下水、智能語音等,掃地機器人的自清潔功能將逐步完善,產品形態也將逐步穩定下來;同時其還實現了“吸拖洗”清掃閉環,技術升級則主要以完善細節的微創新為主,如續航能力、邊角清掃能力、智能感應等。在持續的產品升級帶動下,解放雙手的自清潔技術已經成為掃地機器人的主流配置。截至目前,具備自清潔功能的掃地機器人的線上市場零售份額已經超過八成。
小米集團、科沃斯、石頭科技、美的集團、海爾智家等企業成功“壟斷”了高端化掃地機器人市場,而創新則成為了這些企業的核心共識。昌敬在石頭科技8周年內部公開信中寫道:“產品能力、品質能力、成本能力、效率能力、營銷能力等都屬於基礎能力,有了這些能力,企業能活著,但是如果要活得好,要超越競爭,就需要擁有可持續的創新能力,這才是核心能力。”幸運的是,國家相關部門也發佈了相關政策支持。據悉,2021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五部門正式印發的《“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就曾提到,要求在2025年以前,中國要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這些無疑給了企業更多創新的底氣。
中國市場仍有發展空間
雖然掃地機器人行業前途一片光明,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掃地機的全民家庭滲透率依舊不足5%,相比美國的15%,德國日本的8%,依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在國內,華東地區掃地機器人家庭滲透率達到38.68%,位列全國第一,其次是華南地區和華北地區,滲透率分別達到17.16%和15.3%。新一線城市的掃地機器人滲透率最高達到22.27%,其次是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對於掃地機器人的接受度較高,滲透率分別達到21.02%和20.16%。
科沃斯創始人、董事長錢東奇曾表示,掃地機器人仍有很大的普及空間。他認為,5,999元、4,999元的掃地機器人單價,對鄉鎮用戶來說偏貴,接下來還有很大普及空間。現在國內掃地機器人滲透率約10%,洗地機滲透率約3%至4%,而洗衣機等成熟產品的滲透率達80%至90%。GFK的研報也認為,中國清潔電器市場的潛在增量空間在於,掃地機器人創新動力減弱後,市場必將向腰部空間尋求增量,該行業目前尚處於快速發展期,頂端及底部市場均存在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