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貿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十年增長1.1倍+ 查看更多
深圳光明區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的G11生產園區,一塊塊8K超高清顯示面板正在自動化的生產線上組裝,經深圳海陸空口岸出口銷往全球。十年時光,深圳市華星光電集團進出口貿易額近380億元,較2012年增長超10倍。同樣地,深圳外貿的十年,也完成了華麗轉身。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深圳進出口總額由2.9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3.54萬億元,出口連續29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
縱觀深圳外貿的十年變化,十年來,深圳進出口內生動力增強,民營企業進出口快速增長、比重提高。深圳海關在更高起點上服務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激發了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像華星光電為代表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加速產業集聚,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深圳半導體制造設備、集成電路和醫療器械等進口機電產品由8,635.3億元增長至1.29萬億元,增長49%,佔同期深圳進口總值的比重由69.9%提高至79.6%。深圳出口高新技術產品由2012年的8,889.8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9,968億元,增長12.1%。其中,2021年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和生命科學技術產品出口較2012年分別增長42.1倍、4.6倍和3.1倍。
數據的增長,離不開民營企業在深圳對外貿易中的主力軍作用。據海關統計,2012年至2021年,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由1.03萬億元快速增長至2.16萬億元,增長1.1倍,佔深圳進出口總值的比重從34.8%提高至60.8%。
此外,深圳的AEO高級認證企業以僅佔企業總數0.2%的數量,貢獻了深圳關區近一半的進出口總值,為深圳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是外貿增長的生力軍。深圳海關在推出“優企”“暖企”各項政策的基礎上,精準對接高新技術、生物醫藥、智能顯示、新能源等重點支柱產業,服務AEO高級認證企業再升級,助力企業行穩走強。
十年來,深圳海關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緊貼國家大政方針的發展,在保稅區發展、“一帶一路”貿易上,發揮著積極作用。曾經佈滿荒野灘塗的前海,如今已滿眼繁華。深圳海關依託前海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在跨境物流關鍵節點上重點發力,創新推出“保稅維修+物流分撥”“MCC前海”新物流模式和“全球中心倉”監管模式,實現全球攬貨、中轉分撥、保稅維修、進出口集拼等一站式業務,助力前海建設海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和離港空運服務中心。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前海綜合保稅區外貿強勁增長41.8%,達1,350.9億元,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超百億企業4家,超十億企業達16家,單位面積進出口值在全國綜保區排名前列。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深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日益緊密,貿易規模穩步提升,2013年至2021年,深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由4,293.2億元增長至7,755.3億元。同時,深圳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更加密切, “灣區號”中歐班列自2020年8月18日首發以來,貨物運輸需求穩步增長。截至目前,列車已往返運行244次,共計11,682節車廂,運送貨物14.1萬噸,貨值突破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