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粤澳合作

【粵精彩 粵有為】澳門青年丁珍:服裝設計品牌倚灣區“大樹”注強勁生命力

发布日期:2022-10-13 14:23

      橫琴、前海成為了粵港澳深度合作的排頭兵,南沙也將打造成為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廣東13市設立自貿區聯動發展區,灣區正在成為港澳青年“追夢”的聚集地。創新創業、實習就業、教育研修,廣東開闢了讓港澳有志者大力施為的舞台;交流交往、樂享宜居,廣東拓展了港澳青年更加精彩的新空間。“粵精彩,粵有為”,在廣東,可以讓更多港澳青年把握時代東風、抓住發展機遇,可以引領他們在這片熱土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文 / 澳商記者吳爾珊 田小青

      她是一名服裝設計師,是惟一一位在近兩屆“漢帛獎”接連闖進決賽的澳門籍參賽者,她是丁珍。而“漢帛獎”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是內地惟一具國際性的創意服裝設計大賽。丁珍曾在第29屆“漢帛獎”的參賽作品中,將中國傳統元素和澳門特色風情兼容並蓄,讓“國潮”展現了另一種不同風格的創新。憑藉對“國潮”的熱愛,丁珍和她的合作夥伴也於今年也在廣州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未來,她還有志進軍巴黎時裝周。丁珍認為,走出澳門、踏入灣區,更加廣闊的市場、豐富的資源,令品牌的創造能力得到提升,也將促使品牌更具生命力。
      思想情感注入設計促生共鳴
      追溯到三四年前,丁珍在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修畢時裝設計及製作文憑課程,從大學時平面設計專業,轉讀服裝設計,畢業時獲得的最佳學員獎和最佳創業獎,成為了她開啟入行信心的鑰匙。隨後,丁珍陸續入圍“2020大連盃”、“2020/2021漢帛獎”,並多次在各類時裝設計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其中,在“2020漢帛獎”中,丁珍的時裝作品《韻》,是將傳統粵劇元素、蓮花、水波紋等精巧地結合在設計中,靈感源於“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閒愁”這兩句充滿思鄉之情的詩句。丁珍用三種設計元素,象徵了澳門的蓮花、代表了廣東特色的粵劇,以及傾入故鄉之思的水波紋,將自己的思鄉之情注入了作品。
      在參與今屆漢帛獎時,丁珍則圍繞愛護海洋這一主題,將貝殼元素運用到作品中。“想表達出水污染導致海洋生物的無助,想將自己對自然的理解深入到設計內裡,希望喚起大家對海洋生物悲鳴的共情。”丁珍慨然。
在丁珍看來,每一個系列的設計作品都蘊含了一種思想,把她想要表達的東西融入在服裝裡,從而影響到每一個來欣賞或穿著它的人。
      加深文化理解識工藝拓視野
      思想和意識,是一件作品的靈魂,但服裝在設計的同時,還有著躍然於外在的選料眼光、製衣技術、文化內涵、品牌推廣等更為多元的要素。從澳門走向內地,再走向國際競賽舞台,丁珍一直在努力開拓自己在這些領域的視野。
      丁珍稱,當她看到別的選手的服裝時,她會以一種欣賞的角度去觀摩他們的作品,去瞭解他們在設計時的想法,這是她很喜歡去做的事情。
      “去北京參加‘漢帛獎’的時候,感受到內地的高手很多,很多設計師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丁珍感歎,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璀璨非常,與她同台競技的設計師們展現在服裝設計中的文化自信,令她覺得需要更大的平台去發展,不斷地通過參加比賽,去學習和沉澱,從而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同時,丁珍對與她一同參賽的設計們將非常多樣的中國服裝工藝運用到成品中,感到大為增長見識。“很喜歡這些服裝工藝,如潮繡、粵繡,以及蘇杭一帶的繡法,也希望多瞭解這些工藝”。
      “國人民族意識的崛起,國潮文化隨之興起,自己在比賽時也有融入國潮的元素。”丁珍表示,她很喜歡這種風潮,也希望做一些結合國風和現代剪裁的品牌,推動自己的品牌更多的加入中國文化的元素、思想與理念。讓穿著這件衣服的人,既能展現民族自信,也能得體自然地正常出街,是她一直有志去做的事情。
      走進灣區登服裝業更大舞台
      或許促使丁珍選擇走出澳門的初衷,是因為內地博大精深文化的驅動,當她走入更廣闊的舞台之後,她又想為自己的品牌多做一點國潮特色。於是,丁珍今年選擇了廣州,和她的合作夥伴一道,創立了她自己的國潮品牌“Demi*D”,目前已推出30餘款具國潮特色的衛衣和短袖。
      “廣州可謂是設計師的‘天堂’。”丁珍稱,因為這是一個服裝市場比較密集的城市,無論是原料渠道、工廠產線、打板製樣的師傅都非常充足。廣州、深圳這些灣區城市,以及潮汕地區的優勢在於布料資源十分充足,能夠找到很多想要的布料、輔料,這對於設計師進行設計是很重要的因素,可以極大程度滿足客戶的需求和喜好。
      丁珍指出,廣州、深圳的設計、紡織業的競爭力也比較頑強,而品牌也需要背靠“大樹”,因此好的市場、資源,可以助力提升品牌的創造能力,品牌也更有生命力。灣區為服裝設計師們提供一個極佳的機遇,一個充分展現才華的大舞台。
      “澳門誠然在早年也是一個以紡織業為主的城市,但後來產業發展逐漸單一化。在我們創業之初,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與文化局等單位,都支持我們做文創產品,我們就一直在尋求將自己的理想轉變成為現實。”丁珍表示,希望先在澳門站穩腳跟,然後發展內地市場,將來亦有計劃向國外舖點。
      沉澱自己找準方向努力奮鬥
      作為從澳門起步,並已在內地小有收穫的先行者,丁珍也為有志服裝設計行業的澳門青年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經驗。
      “可以在澳門多參加一些比賽,因為比賽可以讓服裝設計師有更多將概念性事物串聯起來與融入作品的機會。”丁珍稱,她自己的品牌分為了兩條走向,一條是比較誇張、走秀台的風格;另一條這是剪裁比較特別、材質比較精細的,客戶可以日常穿著的風格。但她建議,一開始可以先做好其中一個方向,深入去瞭解客戶的需求、市場的需求,再去確定自己的設計方向。
      而邁入內地發展,丁珍認為,則需要多媒體手段的配合。“整個內地市場,乃至全球的品牌推廣,多媒體宣傳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也需要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品牌的概念、設計師的理念、服裝設計的想法傳遞給消費者。”
她續介紹,自己在廣州開設了直播間,希望能給大家直觀展示服裝材質與設計師的概念。但她也坦言,如何發揮直播的作用還需要探索與磨合。
      “堅持很重要。”丁珍寄語後來者,設計師想要摸到突破口,並從中脫穎而出,競爭非常大也很艱難,乘風破浪的同時更要沉澱自己,需要熬得住辛苦與寂寞,熬得過時間打磨自己。“當你拖著大包小包行走於布料或輔料市場,當你找不到打版師或者需要一次次改版,以及一次次跟著師傅去裁樣時,忍得住這份艱辛,慢慢就會有回報”。
      而對丁珍來說,登上巴黎時裝周的舞台是她的夢想,也是她堅持去觸及的理想,“我會為此努力奮鬥”。

浏览次数:6235
文章来源:
作者:吴尔珊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