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經濟观察 行业观察

中國摩托車產業鏈獲關注迎擴張期 大排量摩托車需求上升市場空間大

发布日期:2022-11-09 19:40

最近,繼自行車之後,摩托車又在年輕人群中“火了”起來。家住北京市西三環的李娜就是一名“瘋狂”的摩托車愛好者。除了了一款鈴木GSX250R摩托車外,李娜的家的車庫裡還停放著兩款顏值出眾的川崎ninja400摩托車。屋內的陳設除了一些基本的家電之外,到處都掛滿了世界各地的摩托車圖片,甚至連客廳的背景板也由一幅碩大的摩托車油畫佔據。不僅如此,和其他同齡的女孩兒不同,在李娜的衣櫃裡,不是一些時尚亮眼的服裝,而是各種摩托車皮衣、皮褲以及防風鏡和頭盔。李娜將自己稱之為“賽博朋克一族”。她表示,每當自己的右手轉動摩托車油門時,她都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她喜歡聽排氣的轟鳴聲和發動機的震動,三年前考摩托車D本駕照,從報名到拿證,她只用了不到20天時間。

 

和李娜類似,同為北京的“摩友”,靳然,也對摩托車有著莫名的好感。“總之,我就覺得騎摩托車的女孩子最帥”。靳然稱,自己是在去年5月份購買的第一輛摩托車,“當時只是腦子一熱,就買了一輛摩托車。也不知道北京有沒有和自己一樣喜歡摩托車的人,內心十分忐忑”。她說道,後來在一個“摩托車友交流群”裡,她認識了李娜,一接觸才發現,李娜和自己都是90後,不僅如此,她們還經常在北京奧林克公園集合“溜車”,這讓靳然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找到了組織”。

 

實際上,不只是李娜和靳然,隨著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成為社會消費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90後、95後開始加入到了摩托車騎行的“大軍”之中。據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的《2021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北京市普通摩托車2020年的數量,較上一年增加了10.7萬輛,增幅高達71.8%。而同期私人小微型車較2019年增加6萬輛,增長率僅為1.3%。

 

北京的數據並非個例。放眼全國,摩托車的吸引力也在各地擴散。2022年上半年中國的摩托車新註冊登記數量高達534萬輛,比去年上半年增加108萬輛,同比上漲25.38%;而同期的全國新註冊登記機動車卻下降了11.43%,僅1,657萬輛。

 

對此,中國摩托車商會常務副會長李彬說:“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態度,讓摩托車這種更個性化的‘大玩具’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如今,“摩托車熱”已經從騎行方式傳導到產業端,帶動了大排量摩托車產銷兩旺,支撐中國摩托車產業走出低谷。

 

“摩托車熱”成風潮

摩托車究竟是怎麼火出圈的?李娜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她清楚地記得,早在一年前,小紅書上就已經開始出現許多關於摩托車的話題。據瞭解,截至目前,小紅書上與“摩托”相關筆記超過百萬,從入門推薦到機車裝飾、改裝車,吸引著眾多愛好者收藏和點讚。不僅如此,在微博上,“摩托車”話題閱讀量也達到20多億,引發50餘萬次的討論。就連抖音關於“摩托車”話題的播放量超過650億次。在豆瓣“我愛摩托車小組”,騎手已經達到18,344名。其中熱議度最高的是詢問杭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域摩友群的話題,期盼可以組隊跑長途越野、日常交流。最有趣的是,在摩友的圈子裡,大部分人一致認為“騎‘春風’的是少年,騎‘川崎’的是暴躁青年,騎‘寶馬’的是高管,騎‘杜卡迪’的是夜店咖,開‘雅馬哈’的不要命,開‘KTM’的是‘神經病’,開‘哈雷’和‘印第安’的多是大佬”。

 

摩托車在線上平台話題熱度不斷。線下,也帶火了一批產業鏈下游的駕校。今年10月前,北京市多家駕校的摩托車夜間訓練班幾乎場場滿員。訓練場的主力軍不再是外賣騎手,而是有通勤剛需的年輕“北漂”或剛“入圈”的摩托車玩家。據北京市各駕駛培訓機構的招生數據,2022年上半年北京報考摩托車人數12萬餘人,約佔駕考人數總量的一半。

 

除此之外,摩托車相關裝備的銷售上漲,也從側面反映出摩托車在當下的“熱度”。據悉,2021年同比成交漲幅超50%的品類有頭盔耳機、風鏡、摩托車記錄儀、摩托車手機支架。2022年一季度,天貓摩托車行業核心增長類目還包括:賽車服、騎士護具、騎士包、摩托車貼紙和貼膜等。

 

毫不誇張的說,熱愛摩托車的年輕人不僅撐起了摩托品牌,也讓裝備用品五花八門內卷了起來。撇開冬季夏季款、防風防水保暖不談,在外形設計上就已經足以吸引年輕買家,例如呼聲最高的外星蝸牛T3白色手套、丹尼斯MIG3手套、a星護膝護肘等。

 

中大排量車需求旺

中國摩托車商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行業完成摩托車產銷1,055.43萬輛和1,072.26萬輛,同比下降15.59%和14.38%。但中大排量摩托車卻異軍突起,成為僅有的銷量正增長車型,產銷分別為21.15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增長40.56%和46.59%。

 

“汽車是開,摩托車是玩,國內的大排量摩托車玩家中90%以上都有汽車。”李彬分析說,中國人使用摩托車的用途發生了根本改變,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摩托車主要是用於運輸和代步。隨著汽車快速增長,摩托車的運輸功能現在已經減弱了,娛樂屬性逐漸顯現,近年來市場轉熱,與其功能轉變有關。

 

華西證券研報指出,250cc以上排量的摩托車市場結構中,250cc(不含)至400cc仍為銷售主力,但400cc(不含)至750cc排量段增長迅速,部分體現摩托車玩家排量向上升級需求。鑒於1月至8月行業的超預期銷量表現,同時考慮摩托車文化的進一步形成、新興消費群體升級置換需求釋放,以及禁限摩政策的邊際改善等催化因素,預計2022年行業增速約50%。

 

大排量摩托車需求上升的背後,是一大批國內廠商迎來了產業紅利期。華西證券研報認為,中大排量摩托車當前發展階段,類似2013年至2014年的SUV汽車板塊,供給端頭部車企新車型、新品牌投放加速提供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市場快速擴容。參考國內汽車發展歷史及海外摩托車市場競爭格局,自主品牌有望成為中大排量摩托車需求崛起最大受益者。

 

國內各家自主品牌也早已看到了這一趨勢。錢江摩托車企早在2021年年報中就指出,受益於近幾年市場消費意識轉變與購買力增強,以及日益濃厚的大排量摩托車文化的影響,休閒運動、摩旅玩樂的大排量產品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行業地位,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風向標”。可預見的是,高端大排是中國摩托車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各大企業提升市場佔有率、提高利潤空間的“主戰場”。

 

據瞭解,隨著國內大排量摩托車的需求上升,近年來國內摩托車生產企業也日漸增大,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目前國內摩托車行業CR15約佔67%左右,2020年銷量前10名企業分別是大長江、宗申、隆鑫、力帆、銀翔、五羊-本田、洛陽北方、新大洲本田、綠源、新日。目前中國共有100家左右摩托車企業,主要分佈在廣東、江蘇、浙江和重慶,四個省份的摩托車企業數量佔比超60%。

 

上市公司中,春風動力深耕消費型摩托車市場,包括歐美全地形車市場和國內中高排量市場,主要用於休閒娛樂場景。錢江摩托則是吉利集團旗下一家以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以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為主業的企業。公司擁有錢江、QJMOTOR、BENELLI等品牌,產品涵蓋50cc普通代步車到1,200cc高檔大排量賽車等全系列摩托車。

 

對於未來摩托車的市場情況,李彬分析稱:“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日本、歐洲和美國中大排量摩托車年人均消費量,在每萬人7.4輛至11.2輛之間,而中國人均銷量僅每萬人1.0輛,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國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車銷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市場空間較大。因此,整個大排量摩托車產業鏈都值得關注”。

浏览次数:789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