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千海內外選手線上線下參與深合區人工智能大賽+ 查看更多
澳商訊 12月3日,在2022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工智能大賽暨第四屆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下稱“深合區人工智能大賽”)開幕。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共139個學校的5213名參賽選手隨即進入比賽狀態,本屆大賽比賽選手已由此前的珠澳兩地,擴展至廣東全省和海外地區,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新西蘭等學校的選手將線上參加比賽。另外,澳門7個學校和協會共155人也積極報名參與本次比賽。

本次競賽以“科技·創新·合作·成長”為主題,深合區行政事務局局長曹晉鋒在致辭中表示,“我們將以大賽為平台,攜手粵澳兩地科創資源,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讓各位參賽選手帶著夢想激情和青春活力參賽,返回時收穫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在互學互鑒中增進相互瞭解和友誼。”
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賽事有助於讓澳門青少年對接大灣區各地學生,學習和提高編程技術,透過此賽平台展示交流,也增強了澳門青少年在大灣區內交流互動的參與感,促進粵港澳青少年的深入交流和共同進步。
廣東省教育廳事務中心(電化館)主任楊明歡線上上致辭中表示,深合區科技創新氛圍濃厚,區域內的創新基地和科創賽事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培養創新精神、提升科學素養、激發科學夢想的重要平台。
深合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執行秘書長陳力光認為,以科創為主題的競技比賽有助於吸引導青少年在探索的過程中關注科學、獲得技能、提升素養,“通過科創比賽帶動科創氛圍,通過不同選手作品之間的互相借鑒、分享創意,青少年的思維方式會得到快速培養與提升。”
本屆賽事採取“線上展示+獨立線下競技”模式,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理事葉傑斯介紹,部分挑戰賽中,參賽選手按照比賽標準規範各自佈置機器人競賽場地,比賽時在直播設備錄製下對機器人下達指令;另外,部分創意展示、編程挑戰等項目將通過選手按要求上傳演示視頻進行評比。

比賽將包含EDR機器人工程挑戰賽、IQ機器人工程挑戰賽、BDS機器人工程挑戰賽、AI技能實踐比賽、無人機編程闖關賽等8個競賽項目,並設置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中職組4個組別。據悉,賽事今年圍繞幼齡啟蒙階段的選手首次新設AI無屏編程,超過500組家庭報名參加了這項比賽。
根據賽事主辦方安排,線下競賽將根據學校的臨近區域劃分超過50個比賽單元,主會場設裁判仲裁委員會,分會場競技性的項目通過場控器統一控制,確保所有視頻線上存檔、保證同一時間軸,並具備可追溯性,線上創意展示類項目環節將採取不記名的“盲評”的方式進行,評委通過提交的作品報告書以及成品圖進行評比。

據比賽澳門籍裁判曹振威和遵義醫科大學珠海校區專業老師楊琳介紹,來自不同學校和機構的老師會混編分派至不同組別,在統一賽事得分標準和裁判長的監督下對選手進行評分。線上上同步競技中,每場比賽至少有3名賽事評委監督推進賽事流程;線上創意展示類項目環節將採取不記名的“盲評”的方式進行,評委通過提交的作品報告書以及成品圖進行評比。
楊琳還特別提到,在不同比賽項目和組別中,評判標準也將有所調整:如果是探索類項目的小學組比賽,裁判會更關注選手的創新能力、拓展能力和動手實操能力;在中學組的比賽中,賽作品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在評比中所占的權重更高。楊琳解釋說:“賽事評比規則既注重競賽流程的公平性,同時體現鼓勵成長的引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