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持續提升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查看更多
2022年第三季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通過完善全鏈條處置體系、挖掘單位及個人示範典型,落實常態化巡查督導,探索多元化宣傳方式,持續提升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促進回收 完善兩網融合
為加快實現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兩網融合”,合作區積極完善“點-站-場”三級運營體系建設,解決居民與橫琴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中心“最後一公里”。9月,在垃圾分類示範點石山村試點營運合作區首個可回收物便民交售點,輻射石山村、橫琴一中及附近區域,該站點占地40平方米,配備可回收物有償回收、大件垃圾預約上門等功能。
自運營以來,石山村可回收物便民交售點已累計接收附近居民售賣可回收物5121.5公斤、大件垃圾2645公斤,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斷增強,周邊環境秩序更加整潔,再生資源回收率逐步提高。
挖掘典型 “小我”帶動“大我”
持續推進示範點位建設。橫琴購、南光大廈結合自身特色,落實垃圾分類責任主體意識,打造出新的商業綜合體垃圾分類樣本,為合作區各大商業綜合體提供垃圾分類工作經驗的借鑒參考。積極挖掘示範典型。澳門青年藝術家官宏滔將合作區的可回收物帶到澳門的環保展覽上,通過藝術美學傳遞環保故事輻射帶動更多的琴澳居民加入垃圾分類行列。
巡查優化 推動分類精細化
第三季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商事服務局、省政府橫琴辦政法工作處聯合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垃圾分類巡查宣傳行動,按照“一小隊一網格”的工作方式,持續對合作區所有居民區進行持續一周的入戶宣傳、攤位宣傳、執法等,並每周召開總結,以“全覆蓋+精準反復”方式,提升垃圾分類宣傳成效。
截止目前,巡查入戶超1000餘戶,完成對全區445戶新入住租戶、302個商鋪的上戶宣傳,上門執法2次,發放分類投放指引卡6000餘份,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邁進新台階。落實常態化巡查督導工作。第三季度,完成對全區693個商鋪點位垃圾分類知識、條例入戶宣貫等工作。
多元跨界 煥發分類內動力
探索多元化宣傳方式,將垃圾分類融合到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中,培養全民垃圾分類習慣。

暑假期間,創新開發垃圾分類藝術課程,將垃圾分類與美學觀念相融合,打破人們對垃圾分類的刻板印象,提升全民參與分類的積極性;中秋節推出月餅盒變廢為寶回收再利用活動,指導居民將廢棄的月餅盒改造成極富創意且實用的“月光寶盒”,讓居民看到月餅盒的無限可能,喚醒居民對可回收物價值及生命力的思考。
此外,合作區牢牢抓住“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的原則,把文教區作為垃圾分類宣傳的著力點,在新學期開展以“分類在身邊”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將改良後的藝術課程及分類小遊戲帶進課堂,培養青少年成為“新時尚推手”,讓青少年自覺養成分類好習慣,帶動家庭社會共分類。第三季度,共開展主題培訓37場,培訓人數657人,開展主題宣傳活動78場,入戶1375戶,覆蓋人數2614人次,完成問卷1817份,派發宣傳卡共計6000餘份。實現入戶宣傳率、宣貫率兩個100%。
兩點發力助推分類工作再提速
抓好設施建設“基礎點”。繼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後,合作區繼續利用“有形有限空間”發揮“更好更優功能”,在柳丁開心農場打造又一個具有教育性、互動性、科普性的宣教互動空間。未來在此進行更多元、更有趣的線下宣教,如人氣公益藝術課程等,變廢為寶講師團,聯合社區、學校參與手工課程,讓居民“邊學邊玩邊實踐”,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體驗感、幸福感。
抓緊創新宣教“關鍵點”。計劃開展合作區首個大型垃圾分類藝術展覽,強化居民、遊客關於垃圾分類的意識。通過多功能展廳的設計,搭建“展覽區+中心路演區+互動區”,結合主題講座、DIY課堂等定期的開放活動,號召更多的組織單位、公眾前來打卡。讓“分類新時尚”的環保理念植入每一個參展居民心間,積蓄綠色環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