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动态 新聞快訊

廣東持續推進“引進來”“走出去”策略 發揮全國經濟發展排頭兵作用

发布日期:2022-12-11 22:02

迎難而上“引進來” 廣東省搶先發力“大招商”

 


簽約項目315個,涉及投資總額8790億元……在12月9日下午舉行的2022年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一組亮眼資料,向世界展示了全球投資廣東、投資中國的信心。廣東有著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大會上,亞馬遜、高通、IBM、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稀土等中外世界500強企業雲集。
近一個月裡,深圳鹽田、南山和寶安等多個區密集舉辦招商大會,涉及投資金額、產值等總值近萬億元。

 

世界矚目 外資持續看好廣東
事實上,儘管此前受到疫情影響,外資仍然看好中國、看好廣東。
廣東省商務廳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至10月,廣東實際使用外資達1546.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3%,其中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85.8億元,占比24.9%。
在國際商貿中心城市廣州,僅在今年8月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首屆全球獨角獸CEO大會上,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方就簽訂了總投資額達8800億元的協議。
在今年11月舉行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通氣會上,世界500強企業英國阿斯利康醫藥(廣州)有限公司和德國西門子能源有限公司同時簽下協定投資廣州。“今年阿斯利康集團旗下的生物科技園將有3個企業進駐,助力廣州加快建設醫藥衛生產業集群。”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楊海英在接受採訪時說。

 

迎難而上 保持招商引資良好形象
作為中國利用外資大省,廣東招商引資能保持良好形象源於迎難而上的闖勁。
據廣東省商務廳介紹,疫情期間:
線上:廣東各地政府突破區域和空間局限,廣泛開展線上招商活動。特別是今年以來,圍繞汽車、新一代電子資訊等支柱產業舉辦系列雲招商活動,推動達成數十個重點外資專案意向落戶或增資擴產。

線下:同時依託重大經貿平臺舉辦重點線下招商推介會,面對面精推介廣東營商環境、投資政策和發展機遇。12月1日,廣州市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如期線上下舉行了國際金融論壇2022全球年會。在論壇期間舉行的大灣區圓桌會議上,韓國企業計畫參與建設及運營全球綠色增長中心(GGC),國際金融論壇落子廣州南沙謀劃建設南沙離岸金融中心平臺。
接下來,廣東還將瞄準重點市場發力,恢復認定一批重點市場的重點線下展會,在36個廣東省商品主要出口市場選定一批線下展會作為線下廣東商品境外展覽平臺。

 

時不我待 加大外資招引力度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說,艱難時更顯本色。當前全球經濟並不景氣,招商難度比以往更大,但廣東各級幹部和企業家卻展現出更強的幹勁。近一個月來,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就已在歐美和亞太地區18個國家舉辦了20場海外系列招商活動,可謂是馬不停蹄。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時不我待。廣東省商務部門表示,將繼續加大外資招引力度,近期重點辦好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
明年1月,廣東省將圍繞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以及生物醫藥、化工和食品等產業,組織各市政府和企業赴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開展招商,全年計畫在歐美、亞太以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國家舉辦超過15場招商活動,吸引更多外資項目落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一馬當先“走出去” 廣東打出外貿破局“主動拳”

 

 

事實上,除了把商機“引進來”,廣東也在想盡一切辦法 “走出去”。一系列“組合拳”下來,更加釋放廣東堅定穩定外貿的決心和信心。
日前,新加坡暫停兩年之久的亞太區美容展再次迎來“久違”的中國客人——中國客商不僅重新現身展會現場,而且陣容龐大:共有69家廣東企業、160位代表參展。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同時也是中國外貿大省,廣東對“出海”期盼尤為強烈,而通過包機參展的形式暢通“雙迴圈”、擁抱新機遇,是廣東為穩住外貿基本盤推出的新舉措。

 

組團出海 “搶”回全球訂單
“客戶看得到產品細節,看得到,摸得著,有切身體驗感,這樣把‘走出去’做得更好。”為了參加亞太區美容展,不少經營者專門做了市場調研,早早將風格多元的參展產品運往新加坡。在他們看來,線上溝通、郵件來往始終不如與客商的一個真誠的握手和擁抱讓人踏實。
正是看到了企業強烈需求,廣東省迅速出臺企業包機赴境外參展支援政策,幫助企業順利包機赴外,“搶”回全球訂單。
相比線上和代參展等方式開拓市場,大多數外貿企業都希望能和客戶面對面接觸,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逐步優化,鼓勵企業赴境外招商引資和開展經貿洽談的信號不斷得到釋放。在這樣的趨勢下,由政府帶隊、鼓勵更多企業組團出海,成為廣東外貿破局的重要契機,一套由廣東政府和廣東外貿企業默契打出的“主動拳”,悄然織密了廣東飛往海外多國航線。

 

量身打造 系統破解“出海”難題
“包機出海”的企業雖然規模不一,行業各異,不過行程卻都滿滿當當,誠意十足。往往一趟包機行程,商務部門會為企業“量身打造”涵蓋多個國家、多場展會、多個市場的精彩行程。
而廣東不少地方甚至已經開始規劃來年“出海”行程:比如廣東外貿大市東莞,光2023年上半年,就計畫為企業組織安排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展會、香港玩具展、日本禮贈品及廣告行銷展、德國柏林電子展(IFA)等近50場境外展會。
“政府主動為企業想辦法,想出路,想市場,傳遞的是廣東堅定不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決心。”廣東商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包機等舉措,能夠幫助企業更全面掌握海外資訊,更系統破解“出海”難題。

 

廣東製造 獲全球市場熱捧
“在最後一天我的產品全部已經銷售完了,同一款產品有五六個客人搶購,最後只能靠競價了。”赴馬來西亞參展的惠州市嘉瑤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少豔感歎,時隔三年再次出訪,“廣東造”依然是受全球市場熱捧的“尖貨”。
參展樣品被搶購一空,客戶熱情高漲是多家參展企業的共同回饋。而主動出擊的廣東外貿人,不僅搶到了訂單,還通過真實走訪海外一線市場,獲得了對海外市場的新判斷。
不少企業表示,觸摸產業一線,除了讓他們瞭解最新的市場前沿資訊,也讓大家真切認識到:中國製造依然受海外客戶歡迎,堅定了企業走出去的信心。

 

瞄準重點 打出積極“組合拳”
12月中旬,廣東還將組織149家廣東企業共283人赴阿聯酋迪拜參加2022年第十三屆中國(阿聯酋)貿易博覽會,這也是近年來全國規模最大的包機出國參展團。
“廣東不斷升級‘粵貿全球’品牌工程,包機組團出海參展就是其中新舉措之一。”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透露,下一步,廣東將搶抓機遇,多措並舉,資助企業赴境外參展、打造線上廣東商品境外展覽平臺、支持線下“代參展”等多項新策,發力“百展萬企”到境外,穩住廣東外貿外資基本盤,向世界唱響廣東穩外貿、穩增長的“好聲音”。

 


挺起產業“脊樑骨” 廣東實幹奮進突出製造業當家
 


廣東擁有享譽世界的製造業和實體經濟,製造業當家,廣東企業用切實行動應對新的形勢變化。
製造業是廣東立省之本。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強調,要突出製造業當家,高水準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企業們紛紛表示,將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製造業當家,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目前,實幹奮進的景象正在廣東全省湧現。
在我省清潔能源產業的主戰場湛江,廣東能源友好五一農場光伏複合專案施工現場一派火熱。該專案裝機規模55萬千瓦,總投資約33億元,目標12月底並網發電,將成為廣東省最大的單體容量光伏發電站。
在“製造業之都”佛山,廣東中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與多家製造業企業一起走出國門,開啟歐洲經貿交流之旅,斬獲總額近100萬美元的新訂單。
比亞迪高級副總裁兼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說,“我們將堅持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助力廣東在新的高度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樑’”。
“廣東產業集聚,供應鏈產業鏈網路遍佈全球,製造業家底在世界範圍都很難找到替代。”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說,“接下來廣東更要發揮好產業基礎優勢,通過新技術的突破、新技術與現有工業的融合,非常有希望在發展出新的產業系統上實現領跑”。

 

加快建設 進一步發揮鏈主企業主導作用
揭陽惠來,南海之濱,一座煉化之城巍然屹立。在這個中國石油一次性投資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專案中,數千名建設者日夜兼程地忙碌著。
“廣東提出堅持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把製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是我省重點項目,也是國內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質重油的煉化基地,我們將全力以赴確保項目全面建成投產,開得起、穩得住、運行好、見效益,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廣東石化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康志軍說。
作為廣州市人工智慧等多條產業鏈的“鏈主”單位,廣州無線電集團也正發揮示範帶頭效應。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該集團成員企業廣電運通新一代AI智慧產業基地一期正進行室內裝修和園區道路建設,預計明年一季度實現全面入駐。
啟用後,這裡將成為廣電運通全球智慧設備生產中心、人工智慧資料中心、金融科技創新運營中心、人工智慧創新研究中心等四大中心,著力提升企業智慧製造生產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廣州無線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躍珍表示:“堅持製造業當家,抓住了廣東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必將加快推動廣東製造業進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接下來我們將加強構築數字產業生態,以科技賦能千行百業,為廣東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和加快實現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在廣東中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強看來,“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有利於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形成‘扭抱纏繞’的製造業產業合作格局,是實現製造業當家、推動製造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
他表示:“今年我們申報享受出口退稅473萬元,還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近40萬元,目前我們正投資建設一個擁有完整產業生態鏈的百畝科技園區,以做優實體經濟為方向,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
“接下來廣東可持續深化產業鏈數位化改造。協同發展需要搭建數位技術應用平臺,數位賦能是‘強鏈’建設的重要內容。”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教授王珺建議,可出臺有效激勵政策,進一步發揮鏈主企業在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和激勵眾多中小企業主動推進數位化改造。

 

自主創新 提升核心競爭力
伶仃洋上,海風獵獵。廣東首艘海纜施工裝備船“豐華21號”開足馬力,裝載一船海纜前往珠海桂山島。從這裡到外伶仃島的海底光纜建設專案完工後,將顯著提升島嶼間的網路通信品質,改善群眾生活通信品質,加快海洋經濟發展。
“發展實踐一再證明,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立足自身,買不來、等不來、要不來。我們已掌握海底光纜核心技術,是目前國內唯一能‘一站式’提供海底光纜建設專案全套服務的企業。”建設方烽火海洋網路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校臻說。
“廣東突出製造業當家,讓我們對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前景更有信心!未來我們將全力調動並引進如晶片器件、電源、傳輸等專家團隊,一起攻關技術難點,在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上彰顯央企責任擔當。”他說。
在隔海相望的高欄港經濟區,格力高端智慧電器(高欄)產業園正如火如荼建設中。12月5日,格力電器與華髮集團在珠海金灣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其中,推動“光伏+空調”等創新應用,打造“光儲空一體化”示範項目成為一大亮點。
去年,格力電器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零碳源”空調技術在全球94個國家的2100多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全球製冷技術創新大獎賽最高獎。明年就將正式投產的高欄產業園就將運用這項最新技術,實現空調運行“零費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腳踏實地研究核心科技是我們在全球製造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關鍵。”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該公司對科技研發堅持“按需投入,不設上限”,技術研發人員從2011年的5000餘人發展到如今的超16000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助推更多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她說。
對此,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萬陸表示,隨著廣東製造邁向中高端,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更為重要。“目前廣東在產業中高端部分的占比仍不夠高,要進一步通過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升級,大力推動開放性科技平臺建設,從學科建設、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強高校與產業需求的銜接,加快實現製造業發展的數位化、綠色化,不斷提升產業自主創新水準與核心競爭力。”

 

“專精特新” 補強廣東整體大產業
試驗車間,機燈閃爍。“我們廣大中小企業在產業‘脊樑’中既要做‘主體’也要做‘主力’!”在廣東眾志檢測儀器有限公司,一排排形式各樣的大型箱式機器林立,總經理黃初期介紹:“我們的步入式高低溫試驗箱、步入式鹽霧試驗箱等大型淋雨試驗設備,成功被國家核安保中心選用。”
該公司今年1—11月的銷售收入增長48.76%,還自主研發冷水機一機多路、鹽幹濕設備等新成果,不斷提升競爭力。
“廣東突出製造業當家,我們廣大粵商翹首以盼,相信未來將釋放更多利好政策。同時,我們作為中小微企業,未來將繼續加大技術研發和升級力度。”黃初期說。
同樣作為中小企業的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目標和擔當。“廣東是製造業大省,突出製造業當家是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實踐。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必須要有過硬的核心競爭力。”李群自動化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石金博說,“我們自主研發了新一代分散式驅控電一體化智慧控制器,打破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主要依賴進口的瓶頸;也是全球第二家擁有全品類工業機器人產品的公司。”

資料顯示,2021年廣東全省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12.44萬台,產量連續兩年保持全國第一。廣東省機器人協會會長任玉桐認為,珠三角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又有豐富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有機會成為我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市場。
“廣東‘突出製造業當家,高水準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提法很好,也正當時。”中制智庫理事長兼研究院院長新望建議,要做好“大和小”的辯證關係,鼓勵、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他指出:“大、中、小企業比較協調、勻稱是廣東經濟的一大特點,要鼓勵、引導中小製造業民營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補強廣東整體的大產業。”
 

浏览次数:7343
文章来源:
作者:Thea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