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澳珠焦点 行业观察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全面降準 釋五千億資金穩債券市場

发布日期:2022-12-07 13:32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宣佈全面降準,於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8%。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是審慎的總量寬鬆政策,意在穩定短期限資金的供需和利率,向市場持續釋放積極信號。全球金融信息服務商森浦(Sunscope)執行董事蔡劍則表示,這一重磅信息對於流動性偏緊的債市來說無疑是巨大利好。

 

釋放長期資金五千億元

據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

 

近月來,市場對於年末央行降準、降息動作猜測不斷。在公開市場投放上,央行逆回購規模不斷變化,更顯靈活特徵;用於釋放中長期資金的中期借貸便利(MLF)自2022年8月開始多以縮量續作為主。2022年11月,由於MLF到期量高達1萬億元,創有歷史紀錄以來最高峰,市場對於央行降準預期升溫,但央行仍是縮量操作了MLF。

 

對於央行本次降準操作,周茂華表示,主要是由於目前國內需求處於復甦階段,全球需求前景趨緩,國內宏觀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月度宏觀經濟數據波動較大,反映經濟復甦基礎不夠牢固;金融有必要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鞏固經濟復甦基礎,促進經濟加快恢復正常。

 

資深宏觀研究員王好進一步解釋道,貨幣當局此次降準主要基於五點考量:一是我國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央行有必要適度增強貨幣政策的主動性。二是降準可以為2023年“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提供資金支持。一方面,地方政府專項債提前批下達額度可能超萬億元;另一方面,2023年農曆新年較早,企業部門融資需求高峰可能提前到來。三是當前存款類機構存貸比再次升至高位,及時降準能夠有效緩解資金供需偏緊的局面。四是保障保交樓工作順利開展,為商業銀行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五是,降準能夠有效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和金融機構讓利實體。

 

債券市場或進一步穩定

受央行全面降準消息影響。一級市場方面,上周一級市場地方債共發行7只,發行金額185.38億元,其中無新增一般債,新增專項債20.03億,再融資債165.35億元;信用債(包括短融、中票、企業債、公司債和PPN)共發行214只,總發行量2,155.58億元,總償還量2,892.45億元,淨融資額-736.87億元,較上周增加了266.04億元。二級市場方面,地方債存量34.86萬億元,成交量1,878.35億元,換手率為0.54%;信用債成交方面,短期融資券合計成交3,051.26億元,中期票據4,092.60億元,企業債和公司債分別是528.66億元、417.05億元。

 

諾安基金公開表示,債券市場明顯調整主要受資金面收緊以及防疫、地產政策影響,同時銀行理財與債基贖回或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短期伴隨央行加大公開市場資金投放,若資金面明顯緩和,債券市場有望進一步穩定。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則指出,儘管本輪債市調整主要來自於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的利空合力,但流動性趨緊是主要誘因。央行釋放寬貨幣信號維護市場穩定,以此緩解贖回潮下的悲觀預期。

 

在明明看來,當下債市調整尚未完全結束,降準可阻斷“贖回潮”形成“悲觀預期—贖回理財—市場走弱—預期更加悲觀”的惡性循環。降準既是用於補充流動性水位,也是促進債市預期穩定的手段,對沖散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短期經濟仍處於恢復階段,國內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市場流動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隨著近期市場情緒逐步恢復平穩,對債市整體利好;但另一方面,由於國內經濟尚未偏離復甦軌道,基本面不支持債市利率大幅下行”蔡劍補充道。

浏览次数:338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