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踏上復常之路經濟前景樂觀+ 查看更多
就目前疫下的香港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表示,本年度政府財政赤字料高達1,000億元(港元,下同),遠高於預算案估算的563億元,但他對經濟前景抱樂觀態度,認為香港現已踏上復常之路。有多位議員關注財政赤字下政府會否再推惠民措施,陳茂波表示,現時未必適合再推“保就業”計劃,但對消費券計劃則持開放審慎態度。
本財年港赤字高達千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受第五波疫情及外圍環境急劇變化打擊,本港今年首三季經濟表現均較疲弱,短期前景仍然欠佳,因此維持全年經濟收縮3.2%的預測。他又預期,今年將錄得1,000億元赤字,遠高於今年初預算案所估算的563億元,而財政儲備亦會進一步下降至約8,000億元水平,相當於11個月的政府開支。他指出,面對赤字,經濟環境不利、財政資源有限,政府為有需要工作配備財政資源的同時,亦必須恪守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公共理財原則。
陳茂波續說,雖然目前環球通脹高企,但相關成本壓力對本港仍較為溫和,料全年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按年升1.8%。被問及是否需要調整樓市“辣招”,陳茂波指由於經濟疲弱,美聯儲不斷加息,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成交量低,樓市淡靜。政府當年推出樓市“辣招”目的是於供應相對有限情況下,讓未置業的市民優先買樓,目前這個想法未有改變。
對於經濟前景,陳茂波指出最新數據顯示,本地經濟活動在踏入第四季有所改善,10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升幅加快,扣除價格因素,已重拾溫和增長。他又說,未來有多項大型活動及體育盛事,包括本月的香港單車節、明年1月的亞洲金融論壇等,希望有助刺激消費。若外圍環境不比預期差,加上疫情穩定受控,香港經濟在明年應能逐步重拾動力。
未必再推“保就業”計劃
議員林健鋒關注不少中小企經營困難,未能撐到明年,他形容“死了才給氧氣都無用”,促請政府再推“保就業”計劃。議員葛珮帆則指“好多市民生活好艱難”,問及會否再推消費券計劃,又認為電費補貼應持續推行。
“疫情及經濟低迷,對基層市民影響最大”,陳茂波對於“保就業”計劃未有明確取態,稱失業率回落至3.8%,不少行業反映比較難請人,又預計明年仍是“困難時刻”,但不會差過2020年,認為現時未必適合再推“保就業”計劃。
陳茂波回應時表示“市民壓力政府完全感受得到”,首輪消費券計劃對經濟提振作用相當不錯,政府“發放5,000元消費券,市民大概會消費多4,000至6,000元。”但陳茂波坦言,消費券計劃所牽涉公帑較多,“政府會多聽取社會意見,並密切留意經濟狀況,再想想啦”,至於電費補貼計劃同樣保持開放態度。
學者倡應尋求社會共識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港媒訪問時認為,政策做到“兩全其美”是有難度,坦言兩個政策目標並不一致,政府期望推動GDP、抑或協助特定行業生存,建議政府應釐清其方向,並將過去計劃進行綜合檢討,尋求社會共識,再制定較宏觀的政策。
麥萃才又認同陳茂波“企業請不到人”的說法,稱某一行業要“塘水滾塘魚”,即使推“保就業”計劃的效用亦不大。麥萃才質問指:“為何政府只幫特定行業”?到底行業營運困難,是因為行業競爭,抑或受整體經濟問題影響,強調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須詳盡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