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經濟工作定調 明年財政政策積極貨幣政策力度不小於今年+ 查看更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日在京舉行,會議對2023年中國經濟工作進行部署。日前在“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召開期間,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解讀明年如何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指出,明年貨幣政策力度不小於今年,相關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都有較大空間。
財政政策加碼提效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明年財政政策要兼顧當前和長遠,築牢風險防控制度的機制,抓實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強化財經激勵約束和財會監督,不斷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具體而言,明年財政政策加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專項債券、調度資金等,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持續推動財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適量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做資本金範圍,今明兩年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三是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做好困難群眾失業人員動態建設和救助幫扶,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為經濟運行營造良好的基礎環境。
同時,許宏才表示將從五個方面推進財政政策提效,一是完善減稅退稅降費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二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機構,加大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協調等重點領域投入。三是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與撬動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投資和促進消費。四是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財政政策效能。五是持續創新和完善財政宏觀調控,注重加強與就業、產業、科技、社會政策協調配合,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貨幣政策結構優化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對2023年的貨幣政策進行解讀表示,2023年貨幣政策將繼續推進結構優化,特別是“總量要夠,結構要準”。總量要夠,既包括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價格維持合理彈性,不大起大落。結構要準,就是要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繼續落實好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
回顧2022年,中國實施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增值稅留底退稅政策,總規模約2.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切實加大退稅資金保障力度,且執行中擴大收費行業範圍,加快退稅進度。據統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預計超過4萬億元,大大緩解了企業
現金流壓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下一步,中國將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特殊困難行業的減稅力度,階段性降低和緩繳社會保險費。綜合施策方面,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組合式退稅減稅緩稅、緩費,以真金白銀,助企紓困發展。
明年經濟總體回升
在“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期間,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韓文秀表示,今年經濟增長與年初的預期目標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項指標都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來的結構性指標有突出的表現,預計今年經濟總量超過120萬億元。
韓文秀表示,目前中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產業升級取得積極進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70萬輛,增長超過一倍。國家首架C919飛機交付東航,累計訂單超過400架。糧食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國家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在全球通脹創40多年新高的情況下,中國物價水平保持平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左右,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人民生活都得到有效的保障。
韓文秀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綜合研判,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明顯下滑,而中國經濟可能總體回升,從而形成獨立向上運行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