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第一大省攜手港澳拼經濟+ 查看更多
在廣州開發區,現代汽車集團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基地“HTWO廣州”即將竣工投產。接下來,該集團還將在這裏打造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氫能汽車示範區,構建氫能產業生態。而距離廣州8,000公里開外,在意大利倫巴第大區蒙紮省工業園區內,廣東省意大利倉於去年11月底設立。配合規劃中的廣東省海外商品展銷中心、粵意海運集貨專線項目,將進一步推動粵企出海到意大利及南歐市場。
自去年11月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下稱“全球招商大會”)海外分會場啟動以來,從粵港澳大灣區到全球18個海外國家,全球招商大會及系列海外招商活動帶來的豐碩成果正落地推進,為全球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1月,廣東將推出“粵貿全球”包車赴香港參展計劃,利用粵港澳三地優勢資源,推動更多企業走向國際展會大舞台。
從吸引更多全球高端要素匯聚大灣區,到推動更多大灣區企業“走出去”……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攜手港澳拼經濟,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地。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粵港澳大灣區正為全球產業開闢新賽道、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達能在廣東的各項業務發展良好,以設在中山的飲料業務總部為基礎,達能在廣東不斷增加投資。”在2022年12月21日舉行的全球招商大會主題大會上,達能(中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被認定為廣東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能中國、北亞及大洋洲總裁謝偉博説,廣東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認定,是對達能紮根廣東的認可,也鼓勵達能繼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
發揮跨國公司總部“產業乘數效應”,廣東以拼招商贏得經濟發展主動權。有研究表明,跨國公司總部向一個區域遷移,會帶動與其有緊密業務關聯的上下游甚至服務公司隨之遷移,將為地區在稅收貢獻、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等方面帶來顯著的效益。
不僅如此,廣東還聘任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巨頭高管為全球招商顧問,讓“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未來”這一生動實踐,吸引更多高端產業項目落戶。
“2009年液化空氣(深圳)工業氣體有限公司落戶深圳,此後分別在清遠、東莞、佛山、茂名等地成立工業氣體公司。”工業氣體巨頭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昊天説,他深刻地體會到廣東一流的營商環境,也堅定了擴大投資的信心。
不僅要高水平“引進來”,也要高質量“走出去”,廣東率先發力海外招商、包機境外參展,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
廣東省意大利倉、馬來西亞廣東商品展銷中心相繼揭牌,塞爾維亞(廣東)新能源產業聯盟成立,新西蘭—廣東商品博覽會設立“不落幕”的交易窗口……去年11月以來,全球招商大會海外分會場走進18個海外國家。利用全球粵商會資源,廣東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佈局。
“展會的火爆程度超過預期,展品一下子就被訂完了。”一個多星期前,去年以來全國最大的境外參展包機從迪拜返航廣州,來自140家粵企的270名外貿代表在第十三屆中國(阿聯酋)貿易博覽會中收穫10億美元意向訂單,貝樂(廣州)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賢梅也是滿載而歸,“我們今年要擴大參展面積,凸顯公司實力。”
“包機組團參展不僅為企業提供了面對面洽談的機會,也讓我們更瞭解供應鏈上下游的體系。”廣州中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池秀鵬説,廣東多部門通力協作,緊貼市場變化和企業所需,為粵企出海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方便。
新年伊始,廣東又即將打響“搶單”第一炮。搶抓香港會展業重啟機遇,廣東將於1月上旬開啟“粵貿全球”包車境外參展計劃,藉助香港優質國際展會資源,推動更多企業走向國際舞台。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廣東攜手港澳通過多種形式助力企業搶訂單拓市場,有助於企業挖掘外貿新機遇和新增長點,繼續推進外貿轉型升級。
在佛山,嘉士伯啤酒佛山生產基地項目正在建設中。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年產能將達到50萬千升,年產值約20億元,將成為嘉士伯在中國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在江門,柏濤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落戶蓬江區荷塘鎮,該項目總投資3.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5億元),是澳資柏濤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佈局的首個項目。
全球招商大會達成的2.5萬億元合作項目中,製造業成為引資重點。以西門子、現代汽車、三菱重工等全球各行業“巨頭”現場簽約的48個項目為例,製造業佔比超七成。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製造業當家,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抓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把製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樑”。
製造業當家,大項目先行。半導體、儲能裝備、生物醫藥、汽車零件、新材料……細數全球招商大會引來的“鳳凰”,既“高”且“新”,產業鏈涵蓋範圍廣,將進一步助力廣東製造業補鏈延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西門子能源股份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姚振國説,截至目前,公司與大灣區合作夥伴攜手為1700多萬戶家庭提供電力,同時每年減少超過2500萬噸碳排放,未來還將充分發揮深圳創新中心的研發力量優勢,為大灣區打造能源轉型的全國示範奠定良好的基礎。
製造業當家,瞄準大產業。目前,廣東重點發展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其中8個已達萬億級規模。“廣東全部擁有製造業的31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其中15個規模為中國各省份第一。不久前,還有7個產業集群成為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塗高坤説。
產業集群蔚然成形,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強勁,為廣東帶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發展高度聚集,市場潛力巨大。”三菱電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川畑勝也説,多年來公司在升降機、空調等業務上進行廣泛開拓,今後將一邊從數字化和環保的視點捕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一邊穩步推進新事業擴大。
作為世界銀行近年評選的“投資環境最佳地域”之一,廣東正著力構建世界一流的製造業發展環境:實施製造業引資專項行動,財政獎勵、稅收、科技創新、金融、用地、用能、用工、環保等“一攬子”政策投向製造業,政策效應正在加快釋放。
“廣東正大力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能力,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巴斯夫願貢獻在化學領域的深厚積累、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最佳實踐,一同參與這一發展歷程。”巴斯夫中國新一體化基地全球高級副總裁、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漢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