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 《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獲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 查看更多
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主席霍啟山及執行主席郭基煇在會議現場手持《指數報告》之合影
政協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2023年1月10日拉開帷幕,期間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下稱“廣青總”)的《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下稱「指數報告」)協助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的調研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
這份指數報告積極回應和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提到的「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廣青總自2017年起聯同明匯智庫、香港的大學院校和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圍繞香港青年「四業」問題開展研究調查,切實瞭解他們對大灣區發展的看法及所需。最新的第四份報告除了與香港大學第三度合作外,廣青總更邀請到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加入作為研究團隊。
廣青總成員拜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辦公室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中)、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左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先生(右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員袁民忠先生(右二)、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主席霍啟山先生(左四)、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執行主席郭基煇先生(右四)、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副秘書長劉傑先生(左二)、香港廣東青年總會會董曾紫蕾女士(右一)、香港廣東青年總會總幹事孫秀祖女士(左一)
基於調查結果,廣青總於2022年8月發佈了「指數報告」,就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便利港青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吸引人才來港以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地位三方面,提出了短中長期共28項政策建議。指數報告發佈前,廣青總率領研究團隊到香港特區政府總部與政務司陳國基司長、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局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國衛局長等官員會面,介紹《指數報告》資料成果及政策建議。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隨後在10月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採納了其中包括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下稱「引進辦」)等12項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近期發佈的首份《青年發展藍圖》也參考了《指數報告》中的相關建議。
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廣東省政協成員會議合影
《指數報告》研究結果顯示,九成受訪香港青年有聽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認同及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比例創新高,分別達到35%及41%。近八成青年聽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反映宣傳效果理想,年齡越大和已身處內地的受訪者更願意留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針對調查結果,《指數報告》對香港青年赴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時薪酬期望高、對法律制度、醫療水準等方面有顧慮,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幫助香港青年解決在灣區的「四業」問題,以及推動雙向人才交流方面提出多項針對性政策建議。如在地支援方面,提議擴充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粵辦)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的職能。促進交流方面,進一步統籌及推動兩地青年交流,舉辦「主題化」交流活動;回應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議以文化體育等產業作橋樑,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內地大灣區城市的聯繫。就業方面,參考「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畫」,推出類似「大灣區港澳青年招聘」專屬網頁,每月定期更新央企、地方國企、港澳企業、外資企業等的招聘資訊,方便有意向前往內地城市工作的港澳青年瞭解企業需求和職位資訊。生活方面,進一步擴大「回鄉證」在內地的應用範圍;參考慶盛樞紐建設「港式社區」的經驗,繼續推動於各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一站式港式社區等。
此次會議,廣東省政協常委,廣青總主席霍啟山先生和執行主席郭基煇先生就指數報告也提出了幫助青年交流和發展的相關提案。如為推動香港青年進一步赴灣區生活發展的在廣東省成立專責辦公室,為港青提供一站式視窗服務;舉辦「主題化、專項化」的各項活動,進一步深化兩地青年間交流:發揮非牟利青年組織優勢,透過文、體、藝的軟實力交流活動,增強港青國民身份認同等。為幫助青年解決四業問題提出的:加強粵港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對接,推動更多學校開設港澳子弟班、設立港人子弟學校;恒常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生活補助,打造品牌化、國際化、知名度高的「大灣區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鼓勵企業聘用港澳青年人才;打造港澳居民熟悉的生活環境,全方位提升政務保障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