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度世界經濟前瞻 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中國將帶來新機遇+ 查看更多
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通脹高企、能源價格暴漲、供應鏈紊亂,讓2023年全球經濟復甦之路挑戰重重。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引擎,中國今年將如何發揮自身作用,為持續推動全球經濟向好貢獻智慧與力量?在西方鼓吹與中國“脫鉤斷鏈”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如何破局突圍、蓬勃發展?
近日,在參與中新網線上訪談時,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艾·唐恩,就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預期,以及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當中的重要作用,展開深入解讀。
全球經濟迎“四挑戰”
蘇浩認為,新的一年,全球經濟走勢面臨“四大挑戰”,首先是新冠疫情的影響。蘇浩注意到,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經合組織(OECD),還是其他一些重要經濟機構,對2023年全球經濟走向評估,相對來說都較為負面。當前,新冠疫情的影響仍然巨大,疫情下各機構普遍認為,全球經濟接下來或將陷入長期持續的低增長。
第二是烏克蘭危機的衝擊。蘇浩指出,烏克蘭危機對歐洲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也引發了全球能源危機、導致糧食供應短缺。2023年烏克蘭是否能實現和平,還不太確定。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將繼續存在,給全球經濟結構帶來很大不確定性。
第三是美國對自身經濟的動作。蘇浩表示,目前美國通脹嚴重,加息也好,通縮也好,利用烏克蘭危機也好,美國為了自保,必須強化美元地位,對發展中經濟體甚至其一些重要經濟夥伴進行金融上的收割,讓自身獲益。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對世界經濟造成消極影響。
第四是其他經濟體的表現。蘇浩提醒,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表現也需要觀察,比如歐盟經濟狀況不穩定,通脹嚴重,一些重要的基礎商品如能源、電力供應受阻,嚴重影響了歐洲經濟復甦;東亞發達經濟體日本、韓國受美元加息衝擊,經濟發展也有很大不確定性。
美中脫鉤存區域風險
具體談及美國對世界經濟走勢的影響,蘇浩分析稱,美國現在正強推所謂“斷鏈”,以及產業上的非正常轉移,如要求台積電、韓國企業將芯片生產轉向美國。這樣做短期內可能會為美國帶來一定程度的產業復甦,但長遠來看,將導致產品成本大大提升,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消極影響。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75個基點到3.75%至4%之間。美國為了自身經濟利益,不顧世界其他經濟體的協調發展,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扭曲狀態。
馬奧尼則指出,美國近來關於重振本國製造業的設想,並未成為現實。接下來幾年,美國製造業可能會有一些增長,但這整體上與其對本土產品的需求無法匹配。而隨著美國民主黨失去眾議院控制權,其推動國內立法的能力將受阻。馬奧尼表示,美國總統一旦在國內面臨阻力,往往會轉向權力相對不受限的外交領域,為其尋求連任展示實力。
他分析稱,雖然拜登政府在經濟上正推動與中國“脫鉤”,且未來兩年將會看到這種情況加劇,但中國經濟已在全球佔據了主導地位,美國根本無法把中國排擠出去。除了某些技術領域,美國自身也不能跟中國實現真正“脫鉤”,因為“美國太依賴於中國了”。
馬奧尼還指出,自兩德統一以來,美國、英國長期擔心德國再度崛起。美國在脫歐問題上支持英國,以及讓德國脫離俄羅斯能源,以實現美國自身的戰略目標,真正目的打擊德國工業。
他表示,德國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不得不懷疑美國這次是否借烏克蘭危機,以打擊德國為目標。他還認為,歐洲正“逐漸意識到”這一說法,因此歐洲試圖維護與中國關係的緊迫性增加了。
中國經濟呈V型復甦
關於接下來的中國經濟走勢,蘇浩關注到,部分世界經濟機構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比較樂觀。他對此認為,一方面,新冠疫情給中國社會、經濟所帶來的衝擊非常明顯,中國經濟2023年可能是低速增長狀態,會有一定程度復甦,但復甦的強勁程度還需觀察。另一方面,各國刺激經濟復甦,一定程度上都需要製造業支撐,而中國作為強有力的經濟體、全球最主要的製造業大國,可以為世界經濟的穩定發揮重大、積極作用。
唐恩則觀察到,世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變化,而這對中國有利。他分析稱,新冠疫情期間,一些發達經濟體經濟開始虧損,如歐洲正迫於壓力為食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付出高額成本。歐洲各國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口,現在,如這些國家無法將生產成本降低到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水平,那麼未來幾年,它們的工業產品將無法在歐洲內部生產。
“真正的變化正在發生”,唐恩舉例稱,為在全球範圍內保持競爭力,以合理價格生產,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正關閉在德工廠,將生產轉移到中國。而中國清楚地知道,要想具備全球競爭力,必須成為最高效的生產者。中國正開拓自己的市場,並繼續努力提高效率,通過產業集群發展等方式高效生產。唐恩關注到,這在中國政府的五年規劃和經濟政策當中,都有所體現。
此外,他表示,中國採取“雙循環”經濟戰略的本質,是用消費推動經濟並吸引投資,這一戰略會起作用,但必須要看發展得有多快。唐恩認為,“後疫情時代”初期,中國或將出現“V”型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