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度高漲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迎新機+ 查看更多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近日發佈《光伏行業發展形勢與未來展望報告》指出,2022年1至10月,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達58.24GW,同比增長98.7%,已超過2021年全年54.88GW的新增裝機量。有分析認為,中國光伏產業已邁入上升機遇期,未來將繼續佔據全球主導地位。
產業多指標創紀錄
光伏發電是太陽能發電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利用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而太陽能電池通常是利用半導體器件的光伏效應原理進行光電轉換。按照光伏電池片的材質,太陽能電池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包括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另一類是薄膜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等。晶硅光伏電池起步早、效率高、成本低,是目前光伏市場的主流。
目前,推動“碳中和”已成為全球的共識,包括中國、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加拿大在內的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在光伏裝機需求快速增長的帶動下,預計2021至2025年,中國多晶硅產業對工業硅需求增長率將超過30%,對工業硅的需求增長將起主導作用。
其中,2022年中國光伏產業景氣度空前高漲。1至10月,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分佈式佔比、光伏產品產量及出口金額等多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從新增光伏裝機結構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分佈式佔比已提升至約67.2%,其中工商業分佈式光伏佔比最高,達35.63%;戶用光伏佔比31.54%。集中式電站佔比為32.83%。2018至2021年,分佈式新增裝機光伏裝機佔比分別為47.4%、40%、32.2%和53.4%。
從地區來看,前三季度,山東、河南、河北的分佈式光伏裝機量在中國省份中排名前三。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介紹稱,其特點是以戶用為主。4至6名分別是浙江、江蘇、廣東,以工商業分佈式為主。
王勃華預測:“四季度將面臨年度最後的搶裝,主要以地面電站為主,預計全年分佈式新增裝機比重將較前三季度小幅下降。”
帶動上游製造增長
下游裝機的旺盛需求同樣也帶動了上游製造端的迅猛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製造各個環節,均已超過了2021年全年產量,同比增速也均超過40%。其中,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速最快,電池片環節最緩。根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2022年前9個月,中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分別達到55萬噸、2.56億KW、2.09億KW和1.91億KW,同比分別增長52.8%、43.0%、42.2%和46.9%。
在出口方面,2022年1至10月,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約440.3億美元(約合3,115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0.3%。其中,組件是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去年1至10月,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132.2GW,同比增長61%。其中出口到荷蘭的數量最多,佔比達26.8%;其次為巴西市場,佔比為11.5%。
在南美市場,巴西需求旺盛;亞洲市場中,印度受關稅影響,佔比有所下降。2021年1至10月,中國組件出口到印度的份額約為10%,2022年降至7.3%。
與2021年相比,歐洲對於光伏產品的需求攀升,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洲市場的份額超過一半,出口至西班牙、德國、波蘭等地的市場份額增長明顯。王勃華分析,“從月度數據看,去年四季度組件出口開始出現放緩態勢,11至12月的出口情況統計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產業鏈現降價趨勢
不斷上漲的供應鏈價格成為光伏行業最大的熱點,但在政府等多方合力下,全光伏產業鏈在2022年底出現了降價。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目前,主流電池片成交價降低至1.15元/W左右(人民幣,下同),環比下跌15.4%。組件端,遠期訂單的執行價降至1.72元/W至1.8元/W,環比跌幅達10.4%。
硅片環節跌幅尤其顯著。此次硅片價格下降的跡象最早開始於去年10月底。去年10月31日,TCL中環率先下調硅片價格;11月24日,隆基綠能宣佈下調硅片價格;隨後,11月27日,TCL中環再次宣佈下調硅片價格。
“首先硅料產能的釋放導致硅料價格下跌,從而傳導到中游硅片價格。同時,硅片自身產能過剩,且需求不足。”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分析。
對於此輪硅片降價,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認為,光伏行業的本質驅動因素,是每度電成本的不斷降低。硅料價格下降從行業來看,有利於刺激下游裝機需求快速增加,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專家委員呂錦標指出,多晶硅不是產業鏈瓶頸,新產能釋放後將支撐產業發展。2023年全年硅料產量將達到81萬噸,加上進口量達90萬噸,可滿足
全球350GW的裝機用料。
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2022年全年中國光伏行業的擴產一直火熱,且區域化佈局特徵更加明顯,向西北、西南、東南等地區集中。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中國光伏規劃擴產項目超過480個,其中部分為分期建設。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將達到205GW至250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達85GW至100GW,與此前的行業預測持平。
未來行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王勃華認為,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頭部企業的自身競爭,二是跨界企業的競爭。目前有50家以上企業跨界到光伏行業,幾乎涵蓋各行各業。此前,跨界企業只做光伏電站,現在已深入至製造業。三是央企及地方國企也開始入場光伏行業。在貸款利率等方面,央企及地方國企相較民企有更大優勢。
市場有機構預計2023年至2024年硅料價格含稅平均價格,對應有望下滑到14萬元/噸或10萬元/噸。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整體光伏產業鏈利益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產業鏈某一環節價格過分下跌,對於整體產業發展而言也是不利的,預計2023年上游硅料價格不會出現“斷崖式”急跌的情況,整體或將呈現溫和下跌的態勢。
中原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光伏產業鏈價格下行,將會帶來電站開發內部收益率提升,光伏電站裝機尤其是地面電站需求有望高速增長。目前,光伏板塊PE估值處於低位,後續不必悲觀。
國泰君安分析師龐鈞文認為,隨著上游緊缺環節產能不斷釋放,光伏產業鏈價格預計將迎來較大幅度調整,有望進一步刺激下游需求啟動,2023年光伏裝機增長可期。測算到2023年底,硅料、硅片、電池片產能將分別達到129萬元/噸、568GW、436GW,電池片將成為主產業鏈產能最為瓶頸環節。2023年硅料產出將進入釋放年,有效產出將達150萬噸,預計組件端出貨量有望達到435GW,同比增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