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十年規劃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查看更多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公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未來10年香港創科發展制定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其中向全球招攬高精尖人才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港府出台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增強對海內外人才的吸引力,規劃創新及科技產業從業人員將不少於10萬人。
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
未來10年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關鍵期,藍圖明確了香港創科發展的四大方向: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習近平主席去年6月30日考察香港科學園時,勉勵香港發揮自身優勢,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著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香港立法議員嚴剛受訪時說:“《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正是積極回應中央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殷切期望,將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指引,努力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香港由治及興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科技動能。”
國際化程度高、基礎科研實力雄厚、與其他大灣區城市聯繫緊密,這是香港發展科創事業的優勢;吸引和挽留科技人才的力度不足、科研成果轉化動力不足、土地供應緊張且開拓用地需時較長,這是香港不利科創發展的因素。
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副理事長、研究員趙剛認為,香港發佈的創科發展藍圖是在分析自身利弊後的精準施策,目標宏偉且具備現實操作性。他表示,設立100億港元的“產學研1+計劃”,資助至少100個有潛力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完成科研項目;聯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配合50億港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吸引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設立“工業專員”,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協助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加強科研基建發展,包括港深創科園建造、“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科學園和數碼港擴建等,“從藍圖中可以看出,香港在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針對當前薄弱環節部署了一批大招實招。”
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
過去多年,香港經濟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就業人群集中于金融、物流、貿易等第三產業,對高新製造業興趣不足。當前,香港創科產業從業人員4.5萬人,每千名勞動人口中創科從業人員11.56人,與創科發展息息相關的製造業產值佔生產總值的1%,遠低於全球其他先進經濟體。
“國際科創是世界級灣區成長的第一動能,香港要發揮優勢,融入大灣區發展。”哈爾濱工業大學商學院院長馬濤介紹,哈工大深圳校區辦學,能夠借助香港的科技研發、高端人才、創新成果、國際化等優勢,與深圳高品質產業科創體系形成了緊密活躍的雙向激發與互動。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區師資來源中近6%的教師有香港學歷;學校牽頭成立粵港澳工科專業聯盟、材料科學專業聯盟、會計聯盟;去年7月哈工大新設商學院,開設了一系列製造業行業科創項目,助推大灣區企業孵化成長、上市壯大。
深圳前海是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深圳市前海手繪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魏博,在深港都設立了公司,公司旗下的動畫設計和數字人智能創作平台“來畫”,專注於數字創意內容的人工智能生成,是內地員工與香港員工通力協作、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新產品,大大降低了內容創作的門檻,在全球擁有千萬級用戶。
“香港國際化交易體系非常成熟,能幫助深圳科技企業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深圳的科創人才多、產業優勢足,能與香港形成非常好的優勢互補。”魏博認為,香港創科發展藍圖將為“來畫”成為數字世界創作引領者的願景,提供難得機遇。
招攬高精尖人才來港
人才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性資源,高度國際化的香港在全球人才競爭中具備明顯優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發佈的《2021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名中,香港位列亞洲第二,全球第20名。“香港出入境方便、稅收低、科研基礎好、大學排名高,在吸引國際高端人才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趙剛認為,藍圖提出了一系列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將進一步強化香港的人才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副總經理陳潤富對香港創科發展充滿期待。他說:“香港要找出一條創科可持續發展之路,要讓金融界、產業界與高校、研發機構結合起來,以商業運作為科學研究更便捷注入資金,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創新科技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嚴剛認為,藍圖積極延攬海內外優秀創科人才、加大力度吸引海外留學生回港發展、加大力度招募海內外年輕科研高精尖專才。期望特區政府在搶人才的同時,根據市場發展趨勢加強本地專才的培養,為挽留本地人才創造具有吸引力的社會生活環境;同時也能讓高精尖人才紮根香港,結合香港創科研發力量,推動香港創科研發快速市場化;借助北部都會區的規劃發展,拓展與深圳的創科產業優勢互補;港府也可以發揮創科基金蓄水池的功能,孕育孵化更多的創科獨角獸企業。
藍圖規劃未來十年,研發支出佔GDP比重從0.99%升至2%、初創企業數目從3,700多家增至約7,000家、獨角獸企業數目從12家增至30家,創科產業從業者從4.5萬餘人增至不少於10萬人,製造業佔GDP比重從1%提升至5%。香港創科發展藍圖明確提出一系列具體量化目標,展現了特區政府破解創科發展痛點的決心。未來香港國際科創中心將成為東方之珠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