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價大漲中國冀穩播種提單產+ 查看更多
2022年以來,受烏克蘭危機、極端天氣、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有分析人士認為,2023年糧食安全危機尚難完全化解,全球穀物價格或將持續高位震蕩。
食品價格指數創新高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3年1月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為132.4點,低於2022年11月的135點,連續九個月回落。然而,2022年全年食品價格指數達143.7點,漲幅為14.3%,遠高於近10年平均水平,創1990年開始編制指數以來全年食品價格指數最高值。
其中,植物油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3.9%,創年度新高。穀物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7.9%;國際玉米和小麥價格再創新高,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4.8%和15.6%。食糖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7%,達到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指出,通貨膨脹、戰爭和極端天氣的總體影響,使得世界上許多人獲得食物的機會受到限制。自烏克蘭衝突開始以來,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增加了20%。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2022年,45個國家和地區的總計約2.05億人處於“危機”級別或更嚴重級別的糧食不安全,人數較上年大幅增長。
出於對糧食供應和糧價上漲的擔憂,近幾年許多糧食出口國實施保護主義政策。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21個國家實施了糧食出口禁令,6個國家實施了出口限制措施。如果主要糧食出口國升級貿易限制措施,國際糧價將走高。
不少低收入國家糧食和農業生產資料高度依賴進口。過去一年,在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和美元升值背景下,中東、非洲、南亞和拉美一些國家進口糧食的財政負擔明顯加重,脆弱群體的糧食安全進一步受到威脅。
與此同時,糧價上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攫取世界財富的盛宴。比如,美國艾地盟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和法國路易達孚公
司等,是控制世界糧食貿易的巨頭,操控著國際糧價,屢屢通過炒作糧食安全問題渲染緊張局勢,牟取巨額利潤。
糧價變化或高位波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事實上全球糧食總量供應整體是充足的,但是受到戰爭、疫情等因素影響,國際供應鏈受到阻礙,近幾年一些糧食出口國採取保護主義政策,助推糧價持續走高,此外,去年西方發達國家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也推動糧價大幅上漲。
李國祥預計,因世界各國增加了糧食種植面積,2023年形勢可能會有所好轉,如果不出現極端災害天氣,國際糧價有望回落趨穩。但鑒於目前糧價整體仍處於高位,且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因此,2023年糧價不排除繼續高位震蕩的可能。
光大期貨農產品總監王娜亦認為,綜合來看,2023年國際穀物價格將延續高位表現,2023年第一季度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價格預計恢復反彈、玉米震蕩上行。
中國保糧價總體平穩
從總量看,中國食品供應充足。2022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13,730.6億市斤,同比增長0.5%,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產量已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市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小麥、稻穀兩大口糧完全自給。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表示,中國糧食產能相對穩定,且口糧主要靠國內供應,預計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2023年1月份最新發佈的《2023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報告指出,2022年秋冬糧食種植進展總體順利,2023年夏糧豐收基礎進一步夯實。預計在天氣正常、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進口配額不出現大幅調整的情況下,2023年中國糧食將繼續實現增產。
從物價水平來看,2022年,在全球通脹高企的情況下,中國物價保持了總體平穩,全國CPI上漲2.0%。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表示,2022年全年CPI中的食品價格指數上漲2.8%,明顯低於美歐等主要經濟體10%左右的漲幅。國內外糧價漲幅對比更加明顯,國際小麥、玉米價格月度同比漲幅最高達到74%和36%,而中國小麥、玉米價格走勢較為平緩,成品糧零售價格更為穩定,全年36個大中城市大米零售價比上年下降1%,麵粉零售價比上年上升3%。
展望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儘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但中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糧食生產連續豐收,生豬產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
增糧食市場預警機制
隨著全球化發展,糧食安全問題的傳導性、聯動性、跨國性越來越突出。正因如此,糧食安全問題近年來屢屢成為重大國際多邊會議上備受關注的重要議題。姜文來表示,在總量供給充足的同時,也要始終認識到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糧食安全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
面對國際糧價波動,姜文來稱,要關注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一些品類,比如,中國大豆進口量大,國際大豆價格波動,可能對國內大豆、飼料行業、畜牧業和食用油產業會有較大影響。需要防範飼料價格高漲導致肉蛋奶以及食用油價格的波動,並加強監測,做好調蓄準備。
新的一年,如何消除糧食安全威脅仍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唐健表示,要讓全球80億人吃飽,國際社會應宣導自由貿易,保持糧食貿易暢通,特別要儘快解決烏克蘭危機升級導致的糧食供應中斷。同時,大國要合力提供全球公共產品,聯合國要發揮主導作用。此外,應建立健全糧食市場預警機制,提前預測哪些地區可能出現糧食危機,做好預案準備。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2023年,將堅持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努力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著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擴大大豆油料,主攻提高單產,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針對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姜文來表示,要早日制定和出台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相關政策和方案,建立長效的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嚴格考核機制,將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