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澳珠焦点 行业观察

為深合區建設聚智獻策 橫琴這場沙龍匯集眾多大咖研究與思考

发布日期:2023-02-23 09:28

      澳商訊 2月22日,“潮起大灣區·揚帆正當時”——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主題沙龍在橫琴國際金融中心舉行。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4周年之際,分別邀請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廣東省創新戰略研究會會長陳廣漢和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兩位學者專家作主題演講,分享其對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與思考。

陳廣漢

      “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的創新體制體現了高度的對外開放和紮實的對澳支持,這種‘飛行管理’的方法是前所未有的舉措,將為區域帶來可觀的發展潛力。”縱觀對比大灣區內各個發展極點,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十分看好橫琴的“獨特優勢”。
      在陳廣漢看來,體制是關鍵、產業是基礎、功能是支撐、人才是保障。因此要從整個大灣區發展格局來看珠澳合作和橫琴發展,深合區可以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助推珠江口西岸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帶來生機活力。
     同時,近日剛出台的《深合區條例》中所提出的,建立“容錯免責”機制,陳廣漢指出,將更有利於橫琴大膽創新,減緩“改革風險”帶來的顧慮。“這是一個很好的原則,希望日後可以延展應用於前海與南沙”。

葉桂平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葡語國家研究院院長葉桂平則認為,橫琴既是澳門破解空間局限難題、實現經濟多元發展的最佳空間,也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
     正如葉桂平指出,《條例》釋放了三大重大利好,包括完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放權賦能;強化法治保障,為先行先試提供法律支持;促進要素流動,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
     “這將有助於為深合區吸引產業企業和帶來人才。”葉桂平表示,特別是《深合區條例》提及要加強銜接澳門人才計劃,通關、居住、教育、生活都要展開部署,未來希望能推動這道“關”更加開放。

     從《橫琴方案》到《條例》,一系列含金量極高的政策措施疊加,將為橫琴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利好?珠海、澳門與深合區如何實現同頻共振,加快深度融合,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新突破?
     在沙龍的圓桌討論現場,葉桂平、陳廣漢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與規則銜接研究所所長王江淮、深圳特區報經濟新聞部副主任、前海全媒體工作部主任吳德群、華髮股份珠海大區常務副總經理王軍及珠海傳媒集團鐘夏工作室負責人、大灣區觀察員鐘夏互動交流,在頭腦風暴種共同探尋嶄新的“解題思路”。
     “高等教育將成為深合區發展的下一個‘破題窗口’。”葉桂平認為,合作區未來可嘗試攜手澳門高校推動跨境教學、“澳學琴住”、人才共用等創新舉措,吸引澳門高校學生充分瞭解橫琴、提前適應橫琴、適配橫琴產業,借人才流動交流盤活區域“人氣”,推動更多琴澳高質量、高層次人才交流互動、落地入駐。

     “橫琴處於內地、澳門法律‘鹹水淡水’的交界處,分線管理的特殊政策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王江淮預計,深合區“二線通道”投入使用後,將進一步促進橫琴和澳門間各類要素高效流動,琴澳一體化進程將隨之優化升級。
     吳德群觀察到,珠江口西岸製造業產能強勁,東岸科創力量聚集,兩片區域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優勢互補,在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高端產業佈局中存在優勢,可進一步形成聯動效應,“無論是橫琴還是前海發展,都不應僅僅局限於區域間的擁抱,更應放眼全球,立足國際,推動粵港澳三地‘破壁’發展。”
     而作為城市運營的建設者,華發股份珠海大區常務副總經理王軍則提出,深合區的人居環境要具備充足的產品競爭力、配套完整性和服務便捷性,才能提升每一個區內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可度。

浏览次数:6405
文章来源:
作者:吴尔珊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