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灣區高峰會議在港舉行+ 查看更多
由香港工程科學院主辦的“2023年度國際灣區高峰會議”,於20日及2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探討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多名與會嘉賓先後發言。
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致開幕辭時提到,政府月初推出“你好,香港!”的宣傳活動,很高興論壇能匯聚不少世界各地的人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重要戰略,其人口達8,600萬,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決意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及全世界協同發展。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部署及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亦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中共二十大明確指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香港是全球創新要素的聚集地,還是全球創新網絡樞紐,研發資源雄厚,創新動力強勁,區位優勢明顯。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稱,粵港澳大灣區應當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版圖中佔據極其重要位置,2021年經濟總量達到12.6萬億,以不到全國0.6%土地面積,創造全國11%國內生產總值,超過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已接近紐約、東京和舊金山等世界級灣區,而灣區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與三個關稅區是前所未有的探索,更是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亦在峰會演講,他指出大灣區九個廣東省城市總人口是香港的10倍,相關生產總值亦是本港的4.4倍,而大灣區合作發展需要有策略亦要有優次,香港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要留意香港合作時的影響。梁振英更透露,香港和廣東有很多對方不知道的事情,雙方需要更努力,或許下屆國際灣區高峰會議可於內地舉行。
論壇邀請多位知名教授及權威學者與會,共同探索不同灣區經濟體之間的發展機遇、挑戰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