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新財政預算案聚焦經濟民生+ 查看更多
香港特區政府新《財政預算案》(下稱“預算案”)於昨(22)日出爐,預算案封面選用橙色,代表對本港未來充滿信心及期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當天上午11時在立法會,發表2023至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他表示,經歷三年疫情,加上周邊經濟疲弱,累積頗高的赤字,籌劃預算案時帶來制約,但無阻政府下大決心,竭盡全力拼經濟、惠民生,為香港的未來發展作長遠佈局。
有經濟學者及議員指出,香港未來發展須以高品質發展為主調,提升創新動力;全力拼經濟,不但要“搶企業”、“搶人才”,更要“搶生意”,構建高增值的群聚效應及生態圈;而隨著社會復常、經濟復甦,政府助力保持復甦勢頭之餘,必須量入為出,除了節流,更重要是開源。
增加財政投入加快經濟復甦
推廣香港方面,由陳茂波領導的“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由社會不同界別傑出人士組成,為向外推廣香港出謀獻策。在專責小組的指導下,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通力合作一同推廣香港新優勢,港府會撥款5,000萬元(港元,下同)支持這工作。
政府會向旅發局額外撥款約2億元,讓其加大力度爭取更多不同規模及類型的國際會議與展覽在港舉行,涵蓋金融、創科和醫學等範疇,吸引高增值旅客,令香港成為區內首選會展旅遊目的地。
陳茂波宣佈,政府會預留1億元爭取吸引更多旅客和極具旅遊宣傳效果的大型盛事來港舉行,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旅發局將動用超過2.5億元繼續舉辦及協助推廣大型旅遊盛事。
文化藝術方面,將撥款2,000萬元舉辦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預計有5,000名本港及內地藝術家和同業參與,吸引14萬名觀眾。他建議自下一財年開始的5年,撥出1.35億元,支持香港表演藝團和藝術家到大灣區參與演出及創作,預計每年將有1,000名本地藝術家參與,吸引4萬名區內觀眾。
政府將成立“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邀請綠色科技、綠色金融、綠色標準認證等業界代表協助制訂行動綱領,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將在今年年底舉辦“國際綠色科技周”,計劃在下年度發行不少於500億元銀色債券及150億元綠色零售債券。
陳茂波說,必須看準時機,積極把握國家雙碳戰略下的機遇、發揮“一國兩制”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加速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他又說會朝五個方向推進,分別是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綠色金融應用與創新、綠色認證及國際標準銜接、人才培訓,及加強與大灣區及國際市場的交流和合作。
扶持中小企發展促升級轉型
政府新預算案會推出新計劃,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100%貸款擔保,預計一共會涉及約27億元的貸款擔保額,並有望於今年4月內推出。政府亦會把原來在今年3月底完結的“旅行社鼓勵計劃”延長3個月。此外,政府會向“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計劃”注資3,000萬元,鼓勵業界利用科技升級轉型。
在紓緩經營壓力方面,寬減2022/23課稅年度100%的利得稅,上限為6,000元,全港13.4萬家企業受惠;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由今年7月起,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50%租金和費用,為期6個月至今年年底。
陳茂波又說,建議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再注資5億元,同時推出“BUD專項基金”—申請易,以加快審批申請,讓更多中小企利用資助發展業務。另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一直主動協助中小企申請政府資助,廣受業界歡迎。他建議撥款1億元,在未來5年加強相關服務。
在培育初創企業方面,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將增資4億元,幫助更多具潛質的科技初創企業。此外,科技園公司將整合現有的“企業加速計劃”並額外投放1.1億元,聯同合作伙伴推出“共同企業加速計劃”,以培育高潛力的科技初創企業成為區域或全球企業。
透過補貼緩解市民生活壓力
消費劵方面,預算案提出再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總額5,000元電子消費券。在今年4月發放首期,3,000元消費券給合資格人士,餘額會與新符合資格人士一起在今年年中發放。與去年安排一樣,透過不同入境計劃在港居住及來港升學的合資格人士,會獲發2,500元的消費券。
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下的臨時特別措施延長6個月至今年10月底,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每月500元為上限;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涉及約29億元。現行向此等戶口提供每月50元的電費紓緩金計劃,將延長至2025年年底,涉及約35億元。
為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推行以下一次性紓緩措施:包括寬減2022/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6,000元,全港190萬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2/23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85億元;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的差餉,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估計涉及303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52億元;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27.21億元。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1.16億元。為參加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開支1.5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