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舉行“助推高品質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新聞發佈會+ 查看更多

昨(2)日,廣東省舉行了提振信心、激發活力、助推市場主體高品質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新聞發佈會,省政府副秘書長胡洪作主發佈,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
胡洪表示,廣東省全面加強助企紓困和穩增長政策供給,落實國家穩增長33條、19項接續政策,及時出臺實施了兩批214項具體舉措,在提升工業、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穩定外貿、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等重點領域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政策靠前發力、工作提速加力,為穩住市場主體、穩定經濟基本盤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去年這一系列的助企紓困和穩增長的政策,產生了十分可觀的政策效應。比如,在稅費減免方面,去年全年全省落實退稅減稅緩稅降費4656億元、惠及21萬戶市場主體,力度歷年來最大……在政策出臺和推動實施的過程中,廣東省深刻體會到,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經濟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是要加強助企紓困、激發市場活力。去年,廣東省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600萬戶,其中企業超過700萬戶,實現了逆勢增長。
他介紹了9份政策,一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訂的《廣東省激發企業活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二是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牽頭就支援高品質建設製造強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檔,積極落實“製造業當家”,下一步省政府將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對該政策進行詳細解讀。三是省商務廳牽頭制定的《廣東省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這是一個應對當前外貿形勢,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專項政策。四是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制定的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落實中央一號檔,紮實推動縣鎮村高品質發展,是新一年我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總抓手。五是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制定的《廣東省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若干措施》,這是打造個體工商戶全生命週期服務鏈條的政策包和工具箱,受到個體工商戶和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六是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制定的《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這是一個深化更高水準金融改革開放,加強對經濟高品質發展全方位金融支持保障的政策檔。七是省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牽頭制定的《廣東省“數字政府2.0”建設落實“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工作若干措施》。八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的《廣東省建設高標準信用服務市場 促進信用廣東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這是我省推動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發揮社會信用降成本、化風險作用的政策舉措。九是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將一批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實施的決定》。
這9份政策,既立足當前對市場主體實施真金白銀的精準扶持,也著眼長遠對推動高品質發展加強政策供給;既有致力於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的一攬子綜合性政策,也有工業、農業、金融、投資、外貿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專項舉措,還有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橫琴合作區加快建設的改革舉措。可以說,是系統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錨定高品質發展首要任務加快推進各項工作的第一波政策組合拳。
省政府始終堅持“製造業立省”不動搖,大力實施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六大工程”,加快培育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力爭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生動局面。主要有三項措施:第一,高起點謀劃,打好政策“組合拳”。相繼出臺了“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製造業十九條”、“製造業投資十條”等政策措施,聚焦我省二十個戰略性產業集群,通過統籌資源要素、設立先進製造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方式推動先進製造業專案落地建設。
第二,高層次統籌,優化專案協調推進機制。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的省重大工程建設專案總指揮部,組建省重大專案並聯審批工作專班,設立製造業重大項目專項指揮部,集中調度和協調解決專案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困難,加快專案審批推進。
第三,高標準服務,緊盯專案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建立“省市聯動,分級負責”的專案跟蹤服務機制,分解下達省市兩級專案清單,定期跟蹤專案情況,對投資50億元以上的製造業重大項目逐個制定建設“作戰圖”,圍繞關鍵節點加強服務保障,以清單式管理、掛圖作戰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在全省上下,特別是廣大製造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製造業專項指揮部負責的重大專案提前三個月完成年度計畫目標,為工業投資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全省工業投資在2021年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增長10.3%。
接下來,廣東省將持續強化“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以“沒有工業投資當家,就沒有製造業當家”的使命擔當,通過出臺關於“堅持製造業當家,加快建設製造強省”的政策檔,優化“高位調度、集成作戰”的工作模式,提供分類分段全鏈條服務等政策措施,抓實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滾動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推進一批大項目建設,切實把計畫的專案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投資、轉化成廣東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實力和後勁,力爭今年工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