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深合區條例》搭經濟社會民生飛躍“起跳板”+ 查看更多
作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重要頂層設計之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近日出台,對治理體系、產業發展、規劃建設與管理、推動琴澳一體化等方面進行了更詳實的規定,為深合區在經濟、社會與民生領域建設的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提供了法律依據,這極大地強化了深合區的法制保障,也意味著深合區法治建設踏上了更高的台階。而政策環境的更加開放,亦將進一步鼓勵本澳企業、青年融入灣區,共同促進琴澳深入協同、合作穩步向前。
文 / 澳商記者吳爾珊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於2月8日正式公佈後,深合區執委會相關工作機構與單位就積極推動《條例》相關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迅速作出響應;區內企業、澳門青年也針對《條例》的貫徹實施提出各自看法。
續推法治產業民生機制體制對接
“《條例》在法治建設和提供法律服務方面作了多項規定,部分重點工作已在推動。”深合區法律事務局局長鍾颕儀透露,有關立法工作正推進通過珠海經濟特區立法權,讓澳門藥學技術人員和醫療人員,以更便利方式在深合區職業;律師管理方面,深合區正研究設立律師協會的必要性和路徑;法律服務方面,該局正在研究準備相關扶持辦法,以及探索在深合區提供澳門和葡語係國家法律查明路徑;還正推動構建法律服務集聚區,希望引進不同公共法律服務載體,優化涉外法律服務。
同時,深合區將放寬市場準入,鍾颕儀稱,擬放寬投資者進入深合區市場限制及簡化審批流程,並繼續準備制定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措施。人才停居留管理措施亦將進一步開放,“還將加強與澳門人才計劃的銜接,吸引更多境外高層次人才參與深合區建設。”深合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李子蔚表示。
經濟發展局已就產業發展陸續開展系列工作。李子蔚介紹,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文旅會展商貿等領域,研究編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繼續加快推動中葡科技交流合作中心落地和掛牌;吸引葡語國家科創項目落戶琴澳;支持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澳大科技研究院建設,促進更多成果轉化。在與澳門緊密聯動方面,計劃今年上半年出台文旅扶持政策,聯合澳門打造琴澳文旅IP;進一步整合兩地會展配套資源,建設琴澳會展目的地;還將根據《條例》中訂明的方向,聯合澳門赴東南亞、葡語國家、歐洲等地開展招商引資。
在體制機制對接方面,民生事務局將以“澳門新街坊”作爲切入點,大力推動澳門優質的教育、醫療、社區服務延伸到深合區,為澳門居民在深合區生活就業提供更多便利條件。“要對接好澳門的體制機制,必然需要對現有相關制度規定進行突破。”深合區民生事務局局長黃宇傑指出,將在政策措施上推動更多創新,“例如在澳門新街坊設立澳門子弟學校、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澳門居民所需的進口藥品、在文化體育、青年就業創業等方面加大力度制訂出台支持鼓勵措施”。
政策開放優產業生態註發展活力
《條例》的出台,也讓區內企業、澳門青年感到深合區更加開放的政策制度與更具活力的經濟建設,對其融入發展、開拓市場,注入了更強勁的信心。
愛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門增軒指出,《條例》提及按國家有關規定,符條件貨物及物品從澳門經“一線”免(保)稅進入深合區,將對企業進口設備、試劑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可以省下更多成本用於研發生產;另一方面從國外進口生物試劑、幹細胞等通關速度加快,能助力大幅提升產品研發速度。
“隨著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到橫琴工作、居住氣惱居民對金融服務需求將會逐步增多;跨境投融資和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的推廣,也將帶來跨境投融資創新業務和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增加。”澳門國際銀行助理總經理陸振剛表示,《條例》對推動深合區金融業態多元發展,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私募股權投資等,具有極大地利好,並且支持深合區建立與其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有助於深合區為跨境資本流動,搭建更加開放的金融環境。
博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鴻祺認為,深合區為澳門企業拓展內地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營商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給予澳資企業許多扶持,是澳門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練兵場”。此次《條例》多處明確要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最大力度地支持澳門企業在深合區創新發展,而人才政策及稅收優惠政策將有助企業吸引高端科研人才,為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建一體化“人才鏈”促多鏈融合
“《條例》致力切實推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並明確澳門青年在深合區的創業就業享受粵澳兩地的扶持政策,加強與澳門人才計劃的銜接。”中華青年進步協會理事長許治煒稱,深合區在打造吸納人才匯聚的高地同時,也意味著迎來“人才黃金窗口期”,將加大力度廣納“高精尖缺”人才,積極促進粵澳兩地乃至國際人才貫通一體,不但為青年生涯規劃打造飛躍性的發展平台,也率先乘產業發展進程享受人才戰略規劃、優質完善的生活配套等紅利政策,實現人生規劃的新台階,
他又指出,隨著“澳車北上”、“橫琴新街坊”即將竣工、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將極大地增強本澳居民前往深合區的信心,建議政府可研究將“帶津培訓”、“人才培訓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延展到深合區,擴大兩地職業資格互認範圍,推出更多傾斜措施,增加深合區就業創業的宣傳渠道,吸引青年投身深合區發展。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陳家良則建議,琴澳加快落實特定人群入出橫琴便利通關措施,以及繼續加強兩地法制的有機銜接,共同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工作,研究構建全方位互通互認、共享共建的專業技術人員流動和評價管理機制,讓琴澳一體化的“人才鏈”,與兩地的“知識鏈”、“技術鏈”、“產業鏈”、“價值鏈”等不同領域實現深度融合,也為澳門青年更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有力的“起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