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行业观察

消費回暖中國工業生產加速恢復

发布日期:2023-03-02 15:40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3年1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整體來看,隨著居民消費普遍回暖,中國工業生產正在加速恢復。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進行專業解讀。

 

消費回暖勢頭良好

董莉娟指出,受春節假期帶動和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等因素影響,今年1月份全國CPI有所上漲。

 

從環比看,CPI由2022年12月持平轉為上漲0.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8%,漲幅擴大2.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52個百分點。食品中,受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鮮菜、鮮菌、鮮果、薯類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19.6%、13.8%、9.2%、6.4%和5.5%,漲幅均有擴大;生豬供給持續增加,豬肉價格下降10.8%,降幅擴大2.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由2022年12月的下降0.2%轉為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25個百分點。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下降2.4%和2.6%。

 

從同比看,CPI上漲2.1%,漲幅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2%,漲幅擴大1.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13個百分點。食品中,鮮菌、鮮果和鮮菜價格分別上漲15.9%、13.1%和6.7%;豬肉價格上漲11.8%,漲幅回落10.4個百分點;雞蛋、禽肉類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8.6%、8%和4.8%;糧食和食用油價格分別上漲2.7%和6.5%。非食品價格上漲1.2%,漲幅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98個百分點。非食品中,服務價格上漲1%,漲幅擴大0.4個百分點;能源價格上漲3%,漲幅回落2.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5.5%、5.9%和4.9%,漲幅均有回落。

 

董莉娟表示,在1月2.1%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即上年商品價格漲跌對下年價格指數的影響)約為1.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8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漲幅擴大0.3個百分點。

 

“今年春節移至1月份,在節日因素和需求回暖推動下,多數食品價格上漲。”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鮮菜、鮮果漲幅較大,成為食品價格環比上升的主導因素。春節後供應恢復,食品價格的壓力有望逐步回落。

 

“當前CPI同比處於2%附近波動,核心物價處於‘1’時代,一方面,反映居民必需消費品供應充足,物價表現溫和;另一方面,反映國內需求處於恢復階段。”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

 

工業價格整體續降

董莉娟指出,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和國內煤炭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1月工業品價格整體繼續下降。

 

從環比看,1月PPI下降0.4%,降幅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5%,降幅收窄0.1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3%,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下行,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5.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3.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價格下降1.3%。煤炭保供持續發力,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由上漲0.8%轉為下降0.5%。鋼材市場預期向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5%,漲幅擴大1.1個百分點。此外,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下降1.4%,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價格下降1.2%,紡織業價格下降0.7%;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價格持平。

 

專家指出,PPI環比降幅收窄,主要得益於生產資料價格環比降幅收窄,特別是採掘工業、原材料工業價格環比漲幅有所緩和,這與國家多措並舉加強供需雙向調節有關,也表明工業生產在疫情趨於平穩後加速復甦。

 

從同比看,1月PPI下降0.8%,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4%,降幅較2022年12月相同;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5%,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下降的有15個。主要行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價格下降11.7%,降幅收窄3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價格下降5.1%,降幅未變;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價格下降4.4%,降幅擴大0.8個百分點;紡織業價格下降3%,降幅擴大0.9個百分點。此外,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上漲6.2%,漲幅回落3.9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上漲5.3%,漲幅回落9.1個百分點;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由此前的下降2.7%轉為上漲0.4%。

 

據測算,在1月0.8%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4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4個百分點。

 

溫彬認為,1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跌互現,原油價格溫和反彈;暖冬與充足儲備導致天然氣價格明顯回落至俄烏衝突之前水平;經濟前景的邊際改善也促使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低位反彈。不過受傳導時滯的影響,國內工業品價格相對滯後於國際市場,輸入性通脹壓力相對有限。

 

物價走勢基本穩定

據專家分析,隨著宏觀經濟企穩復甦、內需逐步回暖走強,CPI中樞尤其是核心CPI中樞整體有望修復抬升,全年CPI通脹水平抬升、通脹中樞上行的可能性較大。考慮到海外經濟體衰退風險拖累需求,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仍是PPI通脹水平的主要抑制項,預計全年通脹增長趨勢和整體形勢仍較為溫和可控。

 

據預計,今年CPI同比前低後高,中樞小幅抬升。由於經濟活動恢復,消費需求回暖,帶動商品和服務價格走高,但對物價影響較大的食品價格將繼續保持溫和。

 

未來經濟修復會帶來核心通脹的“超調反彈”嗎?溫彬認為,核心通脹恢復性反彈可期,但“超調反彈”仍有待觀察。從1月的核心通脹看,0.4%的環比漲幅與歷史春節月相比並未顯現“超調”因素。從核心通脹結構看,主要推動力來自家庭服務、汽車維修、酒店住宿、美容美髮、旅行相關等方面,很多因素會隨著節日因素消退回落。

 

而耐用消費品的復甦仍有空間,需要等待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表的進一步改善。整體看,未來核心通脹更可能保持溫和反彈的態勢,而隨著能源、食品價格,在“保供穩價”政策下保持穩定,預計未來的通脹壓力相對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曾提示通脹升溫潛在可能性。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發達經濟體高通脹粘性較強,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存在。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廣義貨幣(M2)增速處於相對高位,若總需求進一步復甦升溫可能帶來滯後效應;冬季豬肉採購和採暖需求旺盛、春節錯位等因素,特別是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後消費動能可能快速釋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結構性通脹壓力。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全國價格工作視頻會議強調,2023年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以“穩物價”為重點,強化市場保供穩價、深化重點領域價格改革、規範價格和收費行為,推動價格工作邁上新台階,為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浏览次数:765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