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廣東省水文條例》施行十年新聞發佈會召開

发布日期:2023-04-01 20:45

 

3月29日,《廣東省水文條例》施行十年新聞發佈會召開,出席嘉賓分別是:省人大農村農業委副主任委員林進雄;省水利廳副廳長申宏星;省水文局局長廖征紅;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技術支撐專家陳芷菁。

 

省水利廳副廳長申宏星介紹《條例》。他說,《廣東省水文條例》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到現在已經施行超過了十年。通過這十年的工作實踐和成效驗證,《條例》進一步理順了水文管理體制機制,明確了加強水文工作的實施路徑,為全省有效開展水文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依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廣東省水文條例》的頒佈施行,在指導水文站網建設、監測能力提升和管理體制完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全省水文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是全省水文站網體系建設躍上新臺階。目前,全省各類水文監測站點達到4092處,較十年前增長了近一倍,水文站網密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實現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有監測需求的中小河流水文監測全面覆蓋,同步監測市級行政管理的28處邊界河流斷面水量水質;76個省屬國家重要飲用水源地實現水質線上自動監測,覆蓋率較十年前增加近8倍,監測站數量全國第一。二是水文監測能力顯著提升。採用各類聲光電先進設備,以及無人機、無人船等智慧載具投入水文生產應用中。水文監測要素不斷拓展,水位、雨量、蒸發、地下水等實現100%線上自動監測,流量線上自動監測覆蓋率由5%提高到85%以上,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已具備地表水127項、地下水101項認證的檢測能力,水文監測要素的全面性、線上自動監測水準和實驗室檢測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三是水文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全省共設立11個直屬地市級水文分局、19個市級水文測報中心和49個縣級水文中心,水文服務深入縣級基層,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水旱災害防禦提供堅實水文支撐。

 

水文為水利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服務支撐。一是以精及時的水文測報,構築水旱災害防禦的首道防線。十年來,廣東成功迎戰“尤特”“威馬遜”“山竹”等60個颱風和“18·8”“22·6”等210場暴雨洪水,水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預測預警作用,關鍵期洪水預報準確度達到98%以上。二是以科學專業的技術支撐,構建水資源高效管理與保護的關鍵保障。各級水文站持續加強水資源監管重點區域的水量水質監測,實現全省重點取用水單位取水口水量線上監控,及時開展全省水資源狀況綜合分析評價,為水資源管理、供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三是以先進有效的水生態監測,鞏固河湖生態系統健康保護的重要支撐。按照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部署安排,緊密圍繞河湖長制落實、萬里碧道建設、“讓廣東河湖更美”大行動、國考斷面水污染攻堅等專項行動的工作要求,大力推進水量水質水生態聯合監測,多方位提供技術支援與服務。


四是以詳實準確的水文資料,夯實保障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的基礎。廣東水文自1899年在三水開始觀測記錄水位以來,已有120多年歷史,累計形成歷史水文資料近7萬卷(件),彙集至水文資料庫的整編資料約有5600萬條,彙集至廣東省水資源管理系統的基礎資料約有26萬條。五是以快速回應的監測技術,鍛煉應對突發水事件的先鋒隊伍。堅持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組建了“廣東省水文應急監測機動大隊”,構建起機動靈活、快速處置的水文應急監測體系。

省水文局在此次洪水防禦過程中是防災減災救災的“尖兵”、“耳目”、“參謀”、“助手”,在支撐水旱災害防禦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準確監測,為防汛指揮提供可靠資訊。“22·6”洪水來勢洶洶,點多面廣、峰高量大,及時準確的監測資訊對於把握雨水情形勢、做好防禦指揮至關重要。二是精準預報,為防汛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精準及時的水文預報對防禦洪水、轉移群眾具有重要意義,與洪水搶時間就是搶生命!三是科學預測,為水工程減災調度提供堅實支撐。水文部門積極參與水利工程調度和應急搶險會商,科學提出調度建議,為英德市及時轉移三萬餘臨災人員爭取了寶貴時間,確保了廣州、佛山、清遠、樂昌等城區免受水浸,使韶關、英德受淹範圍分別減少21%、40%,最大程度降低了洪澇災害的影響。

 

廣東全力做好水安全保障支撐,在對港、對澳供水服務方面,開展大灣區重點水源地水量水質監測,做好非汛期珠三角鹹潮分析和壓鹹補淡技術服務。2021年東江流域重乾旱,水文部門持續做好旱情監測水情,精預測,提出蓄水保水建議,為香港和深圳、東莞等地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佛山建成了全國首套城市內澇即時監測預警系統,為佛山城區的防洪排澇、應急調度和交通等提供決策支援。

 

浏览次数:4253
文章来源:
作者:Thea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