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馬書新作《何以載琴》珠海首發

发布日期:2023-04-16 08:23

      澳商訊 第28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4月14日,中國人文傢俱研究學者馬書攜新書《何以載琴》,列琴桌24式,在珠海不礙雲山進行首發,來自珠海的文化、設計、琴學等各界朋友暢談琴事,並就中國古琴操縵空間的美學設置等進行了研討及交流。

《何以載琴》書影及題簽現場

      以傳承為初心,以文化為表達。馬書長期致力於中國人文傢俱的美學心性與思考,繼承古人的木作手法,呈現給時代一種新的空間要素以及生活方式,所創作的人文傢俱作品常年陳設於故宮建福宮。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評價:“中國古典傢俱設計的精髓是以人文精神為本, 懂得靈魂才能有所建樹。馬書對傢俱的重新解構正是先基於此,再謀求形式上的突破,水到渠成。”

馬書現場彈奏古琴名曲《流水》

      嵇康在《琴賦》中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馬書茲以唐宋元明傢俱風格為底本,輔以當下之思維,推敲前哲之語境,寄附於形,與之俱新,與之俱古,與之俱變,共計衍生琴桌二十四式,以慰琴人操縵之依憑。“恭逢其盛,各自沾醉,忝為中國琴事增一薪之焰。 ”馬書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而言。

發佈會現場

      不礙雲山創始人、《何以載琴》策展人程因表示,馬書眷戀古琴文化,以琴桌立著,為天下先,《何以載琴》由此成書。二十年潛心觀摩古代木作之原理,窺識其中人文之依據,構成了琴桌做造的話語權。二十四種琴桌可以形成一個引力場,琴桌結體的精神化定位以及琴人間爭向追比風雅的心結,驅使著《何以載琴》原創精神的延展。
      珠海建築設計院院長劉冠說,對於美,每個人有自己的定義和感悟,美的標準也是不一的,但馬書的作品一定是美的,他是美的定義者。
      珠海市政協王玉琦常委說,馬書就是當代中國稱得上“脊樑”的奇人大才。他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屈精神,成就了多部可以為中國某個領域定義“美”的書籍。特別是十年磨一劍的《開軒(七卷)》,填補了國家系統研究木作槅扇的空白。
      定居加拿大但致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位年輕女孩悠悠表示,自己的使命,是要讓馬書以及更多的肩負中華文化重任的文化學者,被全世界更多的人所知曉。
      不礙雲山活動現場琴音嫋嫋,或激蕩起伏,或溫文爾雅,指尖飛舞,道盡此刻情感。嘉賓們置身於北山百年古宅,“穿越”千年,聽琴與共、開卷神遊,群賢同展書卷、共擁春深,不亦樂乎。活動亦同步通過網路即時直播,致力讓中華文化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浏览次数:4510
文章来源:
作者:吴尔珊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