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行业观察

英偉達芯片受熱捧中美算力競爭加劇

发布日期:2023-04-01 13:56

隨著AI聊天機器模型ChatGPT全球爆火,其背後核心的AI算力“大腦”、全球第五大科技股英偉達(Nvidia)開始展示成為AI領域核“芯”的基礎設施技術能力。在近日最新召開的英偉達GTC開發者大會上,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發佈英偉達最新芯片、超算服務與合作,其中有一半以上跟ChatGPT和生成式AI有關。業界普遍認為,接下來基礎科學的進步,開始進入到拼算力的時代,而且這個話題變得愈加重要,算力已經成為了新的戰略目標,而未來中美之間的算力競爭有望加速。

 

英偉達市值大漲

“IAMAI,”這是每年英偉達GTC大會宣傳片中反復提及的關鍵字,可以明顯感知英偉達不止是芯片設計公司,更是AI技術基礎設施。

 

英偉達是地球上最昂貴的科技股之一,近期更是市值大漲,其公認會計原則下市盈率139倍,賬面價值27倍。業績增長的背後,英偉達很重要、明顯的機會因素是AI算力需求增長,以及其長期穩定的AI加速芯片市場競爭與部分壟斷地位。

 

此次GTC大會能“窺豹一斑”。今年,黃仁勳在GTC開幕演講中主要介紹四類新品:ChatGPT專用GPU、給台積電核彈的計算光刻數據庫、為AIGC設計專用算力的系統方案、首個GPU加速的量子計算系統。

自從ChatGPT推出並在60天實現超過1億月活用戶以來,從創業者到投資人,從大學教授到各國科技部部長,都在討論這個產品。這其中,作為AI服務器芯片銷售方,英偉達“贏了”,其在AI數據中心GPU領域幾乎沒有競爭,控制著90%的市場。據Similarweb數據,ChatGPT可能需要602台DGXA100服務器能夠滿足當前的訪問量。

 

“加速計算並非易事。2012年,計算機視覺模型AlexNet動用了英偉達GeForceGTX580,每秒可處理262PetaFLOPS。該模型引發了AI技術的爆炸,”黃仁勳表示,“十年之後,Transformer出現了,GPT-3動用了323ZettaFLOPS算力,是AlexNet的100萬倍,創造了ChatGPT這個震驚全世界的AI。”

 

“AI的歷史時刻已經來臨。”黃仁勳最近反復在提這句話,他認為生成式AI將重塑幾乎所有行業,由於ChatGPT模型背後算力成本超過400萬美元,在這場大模型算力競賽中,手握A100和H100芯片的“供應商”英偉達,或已成最大贏家。據花旗預估,ChatGPT或將促使英偉達一年內銷售額增長100億美元。

 

算力成關鍵要素

目前人工智能應用及相關概念如火如荼,其中有一條人工智能細分賽道目前被嚴重低估了,這條被低估的賽道就是“算力”,它決定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數量和質量”,一但算力發展沒有跟上,發展人工智能便是空中樓閣。什麼是算力?簡單來說,算力就是設備處理數據的能力,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的地位如同工業革命時期煤炭和電力一樣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今社會沒有電力不行,同樣人工智能時代沒有算力也是不行的。

 

回顧過往,中國從國家層面規劃發展“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基礎設施,而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可能更依賴於算力和數據能力建設。有統計顯示,當前算力每提高一個點,就能刺激GDP增長1.8%,目前中美兩國的算力建設遙遙領先其他各國。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開啟,算力作為重要“底座”支撐,賦能作用日漸凸顯。據統計,從2012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同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數字產業化深入推進。

 

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千兆用戶數突破5,000萬戶,5G基站數達到170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2億戶;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增速創近10年新高;2021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的業務收入保持了17.7%和16.9%的高增速,分別達到94,994億元和15,500億元。千行百業轉型應用湧現,產業數字化動能釋放。

 

算力作為人工智能的發動機,是行業當前的發展瓶頸,因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多、升級速度快,對算力的要求非常高。比如近期火爆的ChatGPT,能像人類一樣交流,甚至能撰寫郵件、翻譯代碼等,要完成這樣龐大的數據運算,必然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持,那機器人是應用場景,而算力就是底層邏輯。不誇張的說,立足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快速發展的關鍵要素。

 

中美算力續博弈

隨著ChatGPT洶湧的浪潮,很多大規模數字應用開始急需高算力GPU,英偉達GPU已陷入嚴重短缺,業內多家公司已開始尋求AMD等其他品牌的替代品。據媒體報道,微軟等客戶對英偉達A100和H100芯片需求強勁,訂單排期已至2024年,更緊急向代工廠台積電追單。而且,由於需求激增,博通與英偉達的GPU網絡設備供應嚴重短缺,即便兩家公司正全力擴產,但供需鴻溝依然極大。

 

據中國信通院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80EFLOPS,居全球第二,算力總規模近五年的年均增速超過25%。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算力規模中有超過20%算力是智能算力,可用於AI各類應用,包括模型訓練和推理。

 

但是,2022年9月起美國商務部對華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正影響英偉達在中國數據中心需求暴增下的佈局。去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佈一套新的、範圍廣泛的出口管制措施,阻止中國獲得需要使用先進半導體的高性能計算能力。隨後,英偉達發佈公告,聲稱新措施影響了該公司最近一個財季約4億美元的營收。而早在去年8月,英偉達的數據中心芯片A100和H100等多款產品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2022年11月,英偉達公司發言人表示,為了解決美國商務部的半導體出口新規,英偉達推出全新中國特供版NVIDIAA800GPU,以取代A100GPU,已經在三季度起投產。A800符合美國政府關於減少出口管制的明確測試,並且不能通過編程來超過它。

 

目前英偉達推出的DGXH100AI超級計算機,以及內置A100、H100的DGXCloud服務器,似乎會在中國境內有替代方案。無論是英偉達芯片,還是其構建的CUDA軟件生態,這些都成為ChatGPT這一大模型黑盒產品背後的更核心、更具有技術內幕的重要法寶。然而中國在相關領域發展多年,並沒有出現真正對標英偉達4萬億規模的中國GPU芯片企業。

 

有行業專家表示,曾經中美在AI方面“並駕齊驅”的認知終究只是錯覺,中國構建全球領先的算力生態任重道遠,不能只靠炒作概念、製造泡沫,技術浪潮來臨的時候,抬頭追趕、低頭做事才是明智之舉。

浏览次数:915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