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2023年大灣區創新生態大會在穗開幕 匯集各類技術企業

发布日期:2023-04-19 19:14

 

4月18日,在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下,由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鳳凰網主辦的“奮楫勇進推動灣區高品質發展”——2023年大灣區創新生態大會在廣州拉開序幕。


本屆生態大會持續2天,通過政府引導,彙聚粵港澳大灣區高校院所、科技企業、投融資機構、服務機構等各領域專家,融合政策、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打造一站式創新、創業、創投資源交流合作平臺,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

超寫實虛擬人、AIGC數位內容生成、資訊系統核心晶片、巡檢機器人、無人機雲檯燈、機器人咖啡亭、高純石英材料、AR衍射光波導、數位病理圖像分析系統……走進會場,“高科技·硬科技主題展”琳琅滿目的高科技展品吸引了不少“粉絲”現場參與互動體驗。本場展覽分為智慧裝備展區、新材料與光電晶片展區和數位經濟展區,展品來自廣納四維、紫為雲科技、梅傲科技等19家“高精尖”技術企業,重點展示晶片、元宇宙、人工智慧、納米等高科技、硬科技,讓參會人員現場體驗灣區前沿科技成果。大會內容豐富,包含“走進大院大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鳳凰網大灣區中心工作站掛牌儀式暨灣區科創與世界對話行動啟動儀式。“彙聚各方要素,2022年廣州市科技服務示範機構“以賽促評”頒獎,頂級智庫嘉賓主旨演講,新思辨、新佈局、新發展——要素賦能高品質發展高峰論壇,高科技·硬科技主題展,走進大院大所——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專場等八大亮點環節。

 

“今天,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牽頭主辦的大會,讓我們與眾多大院大所、高校、金融機構、企業、服務機構齊聚一堂,聚焦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力促創新要素有機融合。打造的‘走進大院大所’系列活動,也將促進大院大所與其他市場要素更好地互動和合作,共同打造更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廣州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弓鴻午在致辭中表示,廣州將繼續發揮高品質發展的“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加速創新、創業、創投資源自由流動,打通“科學技術化”。

 

打造“走進大院大所”系列品牌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促進“雙鏈融合”

 

廣州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兩條路徑協同共進,發佈《廣州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簡稱《行動計畫》),大力實施戰略科技力量引領行動、產業創新發展導航行動、科技產業金融融合行動等“六大重點行動”,加強創新引領、產業牽引、技術攻關、載體提質、金融催化、人才支撐,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路徑,推動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新型研發機構在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我國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攻克“卡脖子”難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階段的重要推手,助力打通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轉化之路。


在廣州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弓鴻午,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名譽會長、廣東省政府發改委原主任李春洪,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永忠,廣州市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吳輝,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媒體大資料認知計算研究中心主任王生進,天河區科技工業和資訊化局局長宋愛平,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馬越紅,廣州工業智慧研究院院長、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于廣平,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副院長李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副院長馬博,廣東省新興鐳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級高工朱昆,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助理院長任豪的見證下,大會開幕暨“走進大院大所”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通過整合各類要素“走進”大院大所,加強大院大所與區域產業、企業之間的合作,不斷整合科研機構和高新科技企業資源,充分發揮大院大所和企業各自優勢,加強應用技術賦能創新創造創業,讓“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勁科技動力,借力“大院大所”,引領企業高品質發展,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生態圈貢獻力量。“走進大院大所”系列活動首場將帶領企業、投資機構、銀行走進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簡稱“腐創院”),通過企業技術需求集中發佈和腐創院技術成果推介,進行成果轉化精准對接。


“走進大院大所更多的是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讓更多的企業和投資機構、服務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創新要素參與進來。通過政府引導,搭建平臺,進行要素市場化配置,讓更多的高企、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和大院大所進行合作,產生更多的共鳴,讓大院大所的技術成果,給科技企業注入更多創新活力,共同攜手發展。”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表示,大灣區中心通過數位化整合13 萬家科技企業資料,對企業的技術需求、創新能力、科創屬性做出評價,同時提前把大院大所的技術成果梳理成冊,包括技術、產品、應用場景、產業化等,把“走進大院大所”打造成系列品牌活動,走進不同的院所,進行“揭榜掛帥”精准對接。

 

以科技自信做強文化自信
攜手鳳凰網向世界講好灣區故事

 

高品質發展的號角響徹羊城大地,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引領發展征途。“廣州是一片創新創業創造的熱土,科技創新主體非常活躍。提供優秀的科技創新文化供給、不斷地創新轉化宣傳形式,一直是廣州市對外宣傳的重中之重。”廣州市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吳輝在致辭中說道。


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深港”科技集群連續3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2位。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一直以強大的創新創造能力推動著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畫、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等國家級重大平臺的城市。
 


“大灣區是當前中國科技創新的脊樑,中國正以舉國之力來打造灣區成為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以大灣區的科技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以大灣區的科技自信,做強我們的文化自信;讓灣區科創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的新名片。”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說道。


現場進行了鳳凰網大灣區中心工作站掛牌儀式暨灣區科創與世界對話行動啟動儀式。“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正式啟動與鳳凰網的全新合作,將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播深度結合在一起,合力將廣州乃至大灣區的科技成果和創新故事更有影響力地傳播出去,可謂是科技文化創新發展的典範。”吳輝說道。

 

鳳凰衛視於1996年3月在香港創立,現已成為海外最大的全媒體華語文化傳媒集團,旗下擁有鳳凰衛視、鳳凰網、鳳凰都市傳媒、鳳凰週刊、鳳凰秀、鳳凰數字科技等品牌,在國際華語媒體領域享有盛譽。2021年6月,鳳凰衛視完成新一輪股權重組,持續發揮品牌力、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聚焦主業、聚焦國際、聚焦創新,堅定立足香港、面向港澳臺及全球華人社會的發展定位,致力打造國際一流的華語媒體集團。旗下鳳凰新媒體(鳳凰網)在PC端、WAP端、移動端佈局,已覆蓋全球超4億華語線民。


連通粵港澳、推介大灣區是鳳凰集團的重要使命。鳳凰網與大灣區科創服務中心共同攜手,成立廣州鳳科灣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啟鳳凰網灣區科創與世界對話的行動,將落地首屆《灣區國際科技峰會》,同時打造助力建設灣區科創企業成長的欄目,通過舉辦論壇峰會、建立行業智庫、打造服務平臺等多層次的方式,參與和融入到科創產業的發展之中。用國際視野更好地傳播大灣區產業探索、科技發展、產業互融互通的顯著成果和最新動態,向世界講好灣區故事。


“科創已經作為大灣區成長的焦點與明珠,鳳凰願肩負時代使命,未來投入更多的傳播力與文化創造力,為大灣區科技軟實力貢獻力量,與各位一道為年輕的、活力的大灣區,共建科技創新生態藍圖。”鄒明說道。

 

強化科技服務支撐能力
助力高企科小創新發展


打造“政產學研金用服媒”創新生態圈,除了科技企業、大院大所等創新要素,也離不開優質科技服務機構的支援輔助。今年初,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指導,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承辦的2022年度廣州市科技服務示範機構“以賽促評”圓滿落幕。賽事共吸引了270家廣州科技服務機構參與,包括成果轉化服務、技術轉移服務、技術開發服務、科技諮詢服務、智慧財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六大領域。


活動現場舉辦了2022年廣州市科技服務示範機構“以賽促評”頒獎儀式。本次賽事總獎金最高1000萬元,共設置50名優勝獎和50名優秀獎的名額,100家獲獎機構全部納入廣州“科技服務機構白名單”,優先向政府部門、科技企業等單位推薦合作。

 

在科技服務示範機構“以賽促評”基礎上,今年廣州市科技局印發了《2023年“一區一機構”支撐發展服務工作方案(試行)》,強化科技服務支撐能力,發揮專業科技服務支援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促進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企業集聚,提高各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申報量、通過率,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宣傳發動、培育跟蹤、申報指導、政策送達等高品質創新服務,為企業貼身服務、陪伴式成長。


“一區一機構”是廣州市科技局為引導各區科技主管部門加強與優質服務機構聯動,共同服務科技企業的重大舉措。統籌機構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結合廣州“科技服務機構白名單”及廣州各區推薦,遴選出支撐機構負責相關工作,發揮專業科技服務支援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投入260位元以上專業科技服務人員,為潛在科技企業提供高品質創新服務,政府對優質服務機構通過“免申即享”方式給予績效評價後補助經費。同時發起成立廣州市科技服務業促進會,制定全市科技服務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打造科技服務“廣州標準”品牌。

 

加強科技領域生態合作
深度賦能創新主體發展


主題分享環節,大連理工大學教授、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張志宏帶來了《用好政策工具、營造創新生態》的主旨分享。從公共科技政策的基本特徵、政策目標、創新政策工具的主要三種類型以及面向企業的我國公共科技創新政策現狀等方面講解政策工具對營造創新生態的作用,以“企業創新積分制”為典型案例,對該政策工具的創新模式進行介紹,對政策成效進行分析。

 

“創新生態包括創新平臺、創新政策、創新氛圍、創新服務四個主要方面。構建創新生態要以創業、研發、服務為核心,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迴圈,發揮自由文化、靈活機制、國際宜居的支撐保障作用。”張志宏對大灣區創新生態營造提出四點建議:充分運用大資料等技術手段,提高政策工具的精准度;充分整合調動各類服務資源,深度賦能創新主體發展;高度重視獨角獸等高科技高成長高價值企業培育工作;發揮大灣區海量應用場景優勢,充分挖掘開放場景資源。


近期,AIGC、大型語言模型(LLMs)、ChatGPT、 IPv6+等人工智慧前沿技術成為了“數位”技術熱點;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核心驅動力。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電子系資訊認知與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廣州紫為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王生進以《人機交互智慧技術—數位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引擎》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十四五’規劃、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及數字中國建設,強調加強科技創新和科技領域生態合作,提高國家綜合科技實力,加快構建以數位化、智慧化為特徵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數位中國和智慧經濟發展中,產業界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可以圍繞技術創新、標準體系、資料安全、產業協同、資料對抗、AI倫理等方面,積極推進數位化和智慧化轉型,為建設數位中國和實現高品質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王生進說道。


作為清華大學AI人工智慧產業化孵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州紫為雲科技有限公司依託清華大學媒體大資料認知計算研究中心和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專注新一代人機交互智慧核心技術,創新智慧產品與場景應用,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AI使能平臺”。


廣州紫為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友良表示,清華珠三角研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政策熟悉,同時提供了體系支持,便於整合優勢資源、協同創新,通過清華珠三角研究院這一平臺啟動廣州高校院所以及專業服務機構的資源,説明企業彌補資源方面的不足。“我們是第二次參加生態大會,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提供了認識新朋友的好機會,可以跨界瞭解到新領域的業務,我們也在技術、資金,產業標準制定方面進行了資源對接。”顧友良說道。

 

政府主導+國資牽頭+市場運作
構建灣區創新生態,賦能服務科技企業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在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廣州市科技局的指導下,由廣州產投牽頭,聯合省創投協會、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珠實股份(A股600684)、蘇交科(A股300284)、納斯特等相關機構共同參與投資組建,是首個政府主導支持,以“大灣區”字型大小註冊的企業化運作的一站式。是日正值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成立四周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


日前,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公佈2022年廣東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名單,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有限公司獲評,成為廣州市四家入選單位之一。


廣東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認定是省工信廳建設完善省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工作的重要基礎,經自願申報、各市推薦、資格初審、專家評審、現場考察、廳內審查等程式,擇優遴選一批服務能力強、管理規範、業績突出、公信度高、服務面廣,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平臺基地,加快推進省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廣州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新技術企業高品質發展,廣州市科技局、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通過各類創新資源整合,為企業提供資源連結,説明與引導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通過打造‘規模大、品質優、後勁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形成可迴圈持續發展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推進為廣州製造向廣州智造轉型。”廣州淩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胡穎妮說道。


作為廣州市2023第一家上市企業,淩瑋科技的發展,是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淩瑋科技于2007年創立于廣州番禺,是專注于納米二氧化矽新材料產業集團企業,經過十幾年的沉澱與發展,2023年2月8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公司經營的納米二氧化矽是環保型及多功能的新型材料,終端客戶分佈于軌道交通、3C電子、光伏、醫用膠片、醫用手套、石化、塑膠、廣告耗材等20多個應用領域。在新材料領域中,享有“工業味精”的美譽。憑藉著產品性能穩定、性價比高,以及強大的行銷網路,在國內中高端市場上逐步替代進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產品遠銷韓國、東南亞、歐洲等50多個國家及地區,迄今已與全球超3000家企業深度合作。

 

新思辨、新佈局、新發展
擘畫灣區發展藍圖

 


新思辨、新佈局、新發展——要素賦能高品質發展高峰論壇,邀請高校專家教授、大院大所、上市公司等業界大咖共話灣區新格局。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電子系資訊認知與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廣州紫為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王生進,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會長李烈軍,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馬越紅,廣州工業智慧研究院院長于廣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副院長馬博,廣州淩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胡穎妮六位嘉賓,帶著新思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構建高品質發展格局。


          
 

浏览次数:2055
文章来源:
作者:Thea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