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03
商業財經 行业观察
港交所首季每股盈利按年料增18%+ 查看更多
港交所首季每股盈利按年料增18%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4-21 11:16
高盛4月18日發佈研究報告稱,預計香港交易所首季每股盈利按年增18%,是連續第二個季度每股盈利按年正增長,預計每股盈利將為2.48港元,相當於周期高峰(2021年第一季)的約80%,而目前股價約為2021年第一季高峰水平的60%。
報告顯示,港交所首季的收益率同比穩定,更好的資產市場表現將帶來整體更高的投資收益,成本增長將從去年年中高十位數的百分比高峰,繼續下降至約低十位數。高盛維持港交所“買入”評級,目標價為437港元不變。
截至2023年4月17日收盤,香港交易所報收於348.4港元,上漲1.1%,換手率0.25%,成交量311.13萬股,成交額10.77億港元。投行對該股的評級以“買入”為主,近90天內共有22家投行給出“買入”評級,近90天的目標均價為419.76港元。
中信建投證券最新一份研報給予香港交易所“買入”評級,目標價459港元。值得關注的是,4月14日紐交所上市公司陸金所控股完成在香港上市,成為今年首隻赴港上市的中概股,同時也是繼金融壹賬通、奇富科技後,又一家在港交所及美股兩地雙重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
根據Wind數據的統計,從2018年以來,美國中概股赴港上市的公司已有31家,其中在港上市時間主要都分佈在2020年到2022年。這背後主要與美國對中概股的審計監管導致退市風險、港交所積極開放的上市政策等相關。
一緊一松之間,不少主流中概股公司選擇“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登陸香港。在退市風險出現後,中概股受到資本冷落,估值也持續低迷。通過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兩個交易所的股價表現可以相對獨立,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擺脫在美股的低估值,另外雙重主要上市公司的股票符合條件也有可能成為滬港通與深港通標的,獲得內地資金的投資。
浏览次数:358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