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訊

廣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新成效

发布日期:2023-05-04 23:55

近年來,廣州市科技局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要求,圍繞“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創新發展全鏈條,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一體化路徑,推動我市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創新平臺佈局不斷優化、新興產業的引領能力大幅提升、開放合作取得新突破,並推動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我市發展。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能級持續提升


2021年,全市研發經費投入881.72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12%,連續八年實現穩定增長。2022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568家,較上年增長26.2%,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突破1.23萬家、1.67萬家,雙雙創歷史新高。19家企業入選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增量(9家)居全國第一。全市境內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75%。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三年居全球第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效果顯現。

 

優化創新平臺佈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重大突破


協同港澳貫徹落實《南沙方案》,《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獲省政府批復同意。對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打造以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一區三城”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走廊。“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全面提速,廣州實驗室啟動建設全國最大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2家省實驗室成為人工智慧、海洋科學領域國家實驗室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按期入軌。與中科院、“雙一流”大學合作共建14家高水準創新研究院。廣東智慧無人系統研究院成功研製6000米及7000米級深海潛航器。

 

加大高水準科技供給,新興產業引領能力大幅增強


廣州實驗室在新冠疫苗、特效藥研發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我國迄今運載能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首飛成功”入選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廣州海洋實驗室加快建設天然氣水合物鑽采船、冷泉生態系統,在可燃冰勘查開發產業化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廣東智慧無人系統研究院突破無人潛航器多項“卡脖子”技術,帶動海洋技術裝備進步。創新投入轉化成為高水準創新產出。創新驅動支撐產業加快轉型升級。2022年,我市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增加值均突破千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1002.76億元,增速13.32%。先進製造業增加值3167.52億元,增速6.75%。

 

務實推進國際科技合作,開放創新取得新突破


市科技局正式成為內地與香港、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國家層面與港澳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頂層化設計,並與香港創新科技與工業局、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人體蛋白質組導航計畫”作為我國三項國際大科學計畫之一獲科技部同意啟動前期工作,成為我市開展高水準國際科技合作的標誌性成就。首創市區校聯合資助專案“市財政資金+區財政資金+自籌經費”共建模式,未來三年投入不少於6000萬元,引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自主佈局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專案。以廣州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為試點單位,推進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改革試點工作,推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功納入第二批享受“十四五”科技創新政策高等院校名單,助力其進口設備一個工作日內就完成海關減免稅審核確認手續,並獲得減免稅款150餘萬元。

 

實施“樂創廣州”計畫,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更加便利


實施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樂創廣州”計畫,設立首期規模10億元覆蓋創業各階段的港澳青年創業基金,支持優質港澳青年創業專案。連續三年發佈《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補助申報指南》,對已獲得香港青年發展基金等資助且在我市成功註冊成立企業的創新創業專案或與我市開展應用研發的專案給予配套獎勵,共對22家港澳資企業進行補助,財政支援共440萬元。舉辦2022年港澳臺創新創業大賽,共吸引176家港澳企業報名參賽,32家港澳企業獲得獎勵補助430萬元。建設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53家,吸引港澳臺創業項目1408個、600餘個團隊、3000多名青年落戶。

 

浏览次数:4257
文章来源:
作者:Thea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