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首次攜手澳門高校參與 2023南海區第十八屆校企合作周啟動

发布日期:2023-05-17 12:38

5月16日上午,由南海區人民政府主辦,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承辦的“海聚英才 質造未來”2023年南海區第十八屆校企合作周在南海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約52家院校與南海區58家企業到現場開展供需洽談,實現技能人才引育與佛山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為南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南海校企合作周提級舉辦 以“四化”契合產業用人需求


為加強技能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南海對延續了十七年的校企合作活動進行了全新升級,首次從單場洽談會擴展為合作周,進一步豐富活動形式與內涵,讓院校與企業有更多機會深化交流與合作,讓人才供需雙方實現可持續的“雙向奔赴”。


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林栩瑜介紹,今年校企合作周突出多樣化、全面化、長效化、國際化的特點,將以四個“首次”進一步契合南海產業發展和用人的需求。


首次采用“校企合作周”形式,多維度提質擴容。時間上,本屆活動時間為期四天,為院校了解南海、企業展示南海、合作供需對接和人員提升學習提供充裕時間;空間上,院校代表既參加首日主會場系列活動,也可結合專業特色、合作意向等選擇有興趣的“探廠”線路,深入南海企業實地考察,深化對南海企業的了解,增加合作可能性;模式上,采用“線上+線下”並行的形式,線下開展校企供需對接會、主題分享沙龍等活動,線上進行“直播帶崗”“直播帶人”,打破時空界限讓校企隨時隨地深入對接。


首次關注師生個體,全要素推動校企合作深度發展。舉辦全國院校校企合作指導師研修班,提升校企合作指導能力和培育經驗,促進產教融合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同時,組織百名人力資源從業者成為職業生涯解惑師,深入獅山大學城開展一站式就業指導,推動“把車間變學堂,把課堂變實踐”,幫助學生現場測評、現場模擬面試、現場實踐就業,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首次聯合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構建雙業聯動校企聯盟拓展國際視野。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廣東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佛山人才發展集團、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南海區教育局及相關院校、企業共同倡議成立“南海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校企合作聯盟”,匯聚整合各方優勢資源,以培養適應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強化校企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融合發展。此外,合作周現場發布校企合作國際標準ISO 44006階段性成果,對校企合作分類(包括4大方面和17個領域)達成國際共識,同時邀請ISO校企合作國際化標準工作組專家作主題分享,為後續推動校企合作國際標準體系奠定理論依據與技術基礎,也為我國校企合作探索更多新路徑。

 


首次攜手澳門高校,打造大灣區產教融合標杆案例。本校企合作周深度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參與活動的院校超九成來自灣區。其中,澳門旅遊學院於16日來到活動現場,參與線下校企合作供需對接活動,為南海文旅產業發展提供專才支撐;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理工大學,將參與到18日舉辦的雲遊校企線上服務展以及校企線上供需對接活動,與南海企業雲端相會。本次活動周是曆年校企合作活動中首次攜手澳門高校,為粵港澳校企合作帶來新“火花”。

 


南海“兩高四新”產業起勢高位 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走進活動現場,以“風華正茂迎新局,南海高質造未來”為題的展板清新亮麗,展示了2023年高質量就業行動的亮點及做法。


南海之所以提級舉辦校企合作周,關鍵在於南海作為制造業強區,在各行各業產業大軍中,技能人才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和核心骨幹,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幾年來,南海始終堅持“人才立區”,大力推進《南海區產業技能人才培養提升實施方案》《南海區產業新工匠培育計劃(2022-2023年)》等政策實施,通過南海大城工匠命名大會、南海鯤鵬人才工作品牌、人力資源服務月、校企合作活動等品牌活動,至今已引育總量達58萬的人才隊伍,其中技術技能人才超過47萬人。


隨著南海制造業蓬勃發展,特別“兩高四新”產業全面起勢,南海對技能人才隊伍的數量與質量有了更高要求。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引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今年4月,南海成立區產教融合發展促進中心,全面提升服務層次與綜合水平,以校企合作、實習就業、技能培訓、人才服務四個重點業務板塊,強化產教融合資源整合力度,創新體制機制,當好企業的“代言人”和技能人才的“引路人”。5月,南海召開2023年產業科技推進大會,發布“南海科創二十條”,進一步釋放重視人才、愛惜人才、扶持人才、鼓勵人才的決心。時隔一周,南海高規格舉辦校企合作周,強化升級校企資源對接平臺,可以說南海正以全區之力將技能人才引育放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高位來推進。


活動現場的洽談區內“熱度”爆棚,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佛山市技師學院等知名院校,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朗肽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酒廠等南海重點企業匯聚一堂,紛紛抓住這次難得機會與院校互換聯系方式,交流人才需求。


據初步統計,5月16日,促成校企雙方發起118個合作邀請,企業預計為院校提供實習或就業崗位2424個、提供專業實訓設備109臺、計劃培訓所需行業專業人才748人。其中,信揚科技(佛山)有限公司與廣州大學在供需對接會現場達成了訂單班初步合作協議。

 


六大方面深化技能人才引培 讓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為國家當前正值南海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階段戰略人才,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技能人才培育,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必然之舉。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接下來,南海將從產業發展、合作機制、市場導向、人才評價、榜樣力量和城市建設六大方面精心謀劃,大力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戰新產業發展,發揮產業集聚對人才的“磁吸力”;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組合力”;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栽培力”;完善職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暢通人才發展通道,激發高技能人才在專業領域的“生產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發揮大國工匠、大城工匠、南海工匠、青年能手等榜樣的“引領力”;推進“城產人文”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高能級的城市、高層次的產業、高效能的治理、高品位的文化,塑造南海城市“包容力”。


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勇表示,推動校企合作,對於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就此,他提出了六個方面工作要求,一是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把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擺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位置,建立校企長期合作機制,積極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各項工作。二是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加快構建高效的科技供給體系,大力開展協同創新,為更多技能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曆練平臺,以教促產、以產助教,實現技能人才供給與南海產業需求相互促進、相互賦能。


三是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激活各類創新要素,深入開展“科學家+企業家”計劃,支持建立一批創新聯合體,鼓勵企業建設專業精細研發站,加快構建產業研發體系,實現技術供需對接,推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四是暢通校企合作渠道。企業把自身先進技術和經驗理念傳授到學校,為專業學科建設、教學改革注入新動力,學校為企業輸送合格技能人才提供保障,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服務、合作共贏”的發展新局面。


五是強化技能人才引育。大力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行訂單、定崗、定向式人才培養,探索建立校企聯合培訓新模式,支持各類企業廣泛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推動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六是打造一流創業環境。持續擦亮“南海鯤鵬人才工作品牌”,完善三級人才服務網格,落實好各類人才服務保障政策,讓人才應享、盡享政策待遇。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發揮區產教聯盟作用,切實營造宜業宜居宜發展的人才生態。
 

浏览次数:4413
文章来源:
作者:Thea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