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穩中向好政策三點發力挖潛+ 查看更多
中國外貿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延續,特別是民營企業表現搶眼。據國家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至4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3.3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8%。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7.05萬億元,增長15.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4.6個百分點。
跑展會、開拓新市場、推進跨境電商建設、升級產品和技術,今年以來,外貿業格外忙碌。外貿企業紛紛表示,今年要主動出擊,不斷挖掘新動能。
政策助力民企發展
近年來,民營企業持續擔當中國外貿發展的主力軍。去年,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了50.9%,年度佔比首次超過一半。今年前4個月,民營企業的佔比進一步上升,達到52.9%;前4個月,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41.5萬家,同比增長8.9%,民營企業繼續保持中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學院副教授陳建偉表示,民營企業繼續保持中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是一個積極信號。這表明民營企業在外貿領域的活躍度和競爭力不僅沒有受外需衝擊而下降,反而持續提高,為中國實現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看來,民營企業在外貿領域取得的亮眼成績,也得益於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受訪企業感受頗深。無錫澤華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俊表示,公司所在的梁溪區出台了扶持外貿發展的多項舉措,積極爭取到了江蘇省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為包括我們公司在內的400多家外貿企業兌付了各類穩外貿政策資金2,000多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
“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主要出口國家是日本,預計二季度歐盟市場出口額會有明顯增長。”張俊介紹,在資金、通關、結匯、稅收等方面政策支持下,公司開年以來已參加了北美服裝展、東亞紡織服裝展等,未來擬參加7月份的美國紐約紡織服裝展和法國巴黎紡織服裝展等。
東莞某外貿公司負責人李軍也表示,一系列政策支持有效促進了公司訂單增長。在政策支持下,開年以來公司參加了大大小小近10個展會,產品出口量快速增長。
外貿規模佔比提升
從近期各地公佈的數據來看,多地民營企業外貿規模佔比提升,外貿發展主力軍地位進一步凸顯。
例如,今年前4個月,山東省民營企業進出口7,665.8億元,增長10.4%,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4.2%,佔比提升2.2個百分點。內蒙古自治區民營企業外貿進出口值同比增長67.9%,佔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77.8%;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2,023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34家。民營企業在內蒙古外貿發展中的主力軍地位更加穩固。海南省民營企業進出口430.2億元,增長73.9%,佔比56.2%,繼續保持第一大外貿主體地位。
廣東省還未公佈前4個月外貿進出口數據,不過,其一季度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外貿進出口1.1萬億元,增長5%,佔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59.5%,較2022年同期提升2.8個百分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民營企業靈活性和適應性較強,在產業轉型和供應鏈升級的過程中,能夠根據需求變化進行調整,更快速地抓住市場機遇。
近年來,民營企業依託技術和產品創新,拓展新市場、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寧波市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秋城表示,剛剛出爐的前4個月外貿數據和企業“體感”是一致的。從三月份開始,企業整體感受到需求在回暖。此外,東盟、一帶一路、RCEP市場均有一定增量。公司去年進軍韓國市場,成績不錯。今年,外貿行業信息化、數字化勢在必行,對企業而言,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要苦練內功。張俊介紹,公司在戰略上秉持構建內外貿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創新外貿新業態。
續穩外貿仍有空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期很多地方組織外貿企業“走出去”,將海外客戶“請進來”,明顯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
當前民營企業出口修復較快,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勢頭良好。在張俊看來,在“走出去”方面,部分民企還面臨機票等成本負擔重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在前期已出台多輪政策舉措的基礎上,再推出五方面共18條政策措施,要求全力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目標任務。鼓勵各地方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陳建偉認為,民營外貿企業當前發展主要面臨三方面影響因素:國際市場不穩定,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匯率波動等;經營成本上升,包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和融資成本上升;知識產權保護不足,民營企業在外貿發展中面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制約了其國際競爭力。
“下一步穩外貿政策有三個發力點,一是要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穩住發達國家市場,同時深化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東盟國家等市場開拓;二是降低外貿企業負擔,通過稅費減免、提供物流支持和降低融資成本,以提高外貿企業盈利能力;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協助外貿企業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陳建偉說。
肖本華表示,民營外貿企業大多是中小微企業,經營規模普遍較小。建議相關部門為企業搭建數字化平台等,助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同時在品牌建設、投融資服務方面給予精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