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至 賽龍舟成廣東主會場特色亮點+ 查看更多

5月26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奕民作主題發佈表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東莞市人民政府將於6月10日至11日在東莞共同主辦“非遺潮未來·龍騰大灣區”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東莞)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系列活動。賽龍舟是極具嶺南特色的非遺專案,是大灣區共有共用的傳統文化。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以賽龍舟為特色亮點。
主會場重點活動有:啟動儀式、粵非遺·嶺南水韻沉浸式實景演出、廣東省第四屆非遺購物節、粵港澳非遺生活節、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暨東莞龍舟錦標賽等系列活動。
在活動內容設置上,主要側重三方面的考慮。
一是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舉辦廣東主會場系列活動,部署全省各地同步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這對加強廣東非遺宣傳傳播推廣,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遺,促進非遺走進現代生產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發揮非遺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作用,積極推進人文灣區建設,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在“龍舟之鄉”東莞市沙田鎮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將充分展示粵港澳三地同宗同源、同舟共濟的龍舟精神。以此為契機,將積極發揮非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深化粵港澳人文交流合作,共同弘揚和推廣嶺南文化,增強大灣區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三是深入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非遺保護傳承,既要守正,更要創新,著力推動“非遺+旅遊”“非遺+文創”“非遺+產業”“非遺+數位化”“非遺+鄉村振興”,讓越來越多的非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精彩亮相,持續推進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非遺“活起來”“潮起來”,助力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開幕活動主要幾點亮點。一是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啟動儀式。活動以粵港澳龍舟點睛拉開帷幕。啟動儀式上,將發佈十條廣東非遺旅遊精品線路,通過串聯一批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專案,在旅遊中進一步提高非遺的可見度、影響力,在促進非遺傳播和合理利用的同時,也為廣東旅遊業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容,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發佈廣東文物遊徑地圖,用更便民、更簡潔的方式將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展現到大眾身邊。6月10日起通過“古韻南粵 雲遊灣區”微信搜索小程式展示廣州孫中山思想傳播遊徑、江門開平碉樓與村落世遺遊徑、廣州海絲申遺史跡遊徑,通過地圖彙編、路線導覽、景點打卡的形式,讓人們從遙遠的距離也能置身現場感受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魅力。此外,東莞6條水鄉旅遊精品線路也將同時發佈。
二是打造了一臺引人入勝的沉浸式實景演出。以廣東嶺南水鄉文化、疍家文化以及東莞沙田人文特色為創作藍本,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打造“粵非遺·嶺南水韻沉浸式實景演出”。演出由《唐宮夜宴》導演袁時執導,圍繞人、水、舟三者展開,融合船陣表演、鹹水歌、新昌鼓等內容,以水為背景,以龍舟為元素,通過不同篇章呈現人、水、舟三者之間的連接和配合,讓廣大群眾、遊客觀灣區人文勝景,品嶺南水鄉風情。
三是將舉辦一個引領潮流的生活市集。舉辦2023粵港澳非遺生活節,整合粵港澳三地200多個非遺專案,集中在東莞沙田龍舟公園展示展銷。屆時來自香港、澳門及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的非遺專案將集中呈現。今年主會場生活集市側重展示非遺美食、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傳統醫藥三個類別的非遺專案,“非遺潮玩”主要集中展示近年東莞手辦、玩具、工藝品等潮玩產業發展的成果,展現主會場所在地東莞“潮玩之都”的風采;“非遺元宇宙”通過收集相關地市龍舟資料進行數位化採集建模,凸顯粵港澳獨具特色的龍舟風采和文化魅力。
四是將開啟一場惠民利民的雲端購物。舉辦廣東省第四屆非遺購物節。6月10日起,粵港澳三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非遺產品,將進駐“粵港澳東莞非遺墟市”微信小程式商城、微信視頻號小店和抖音小店,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雲上集市。同時,“粵港澳東莞非遺墟市”抖音小店還將作為活動總直播間,在6月10日至11日進行線上直播,並邀請抖音達人等助力直播間。活動當天,以“主會場+20個分會場”的方式,集聚全省百大直播間,開啟非遺產品銷售,推介非遺好物。通過推出購物優惠,創新消費場景,幫助非遺產品拓寬銷售管道,促進非遺專案傳承發展,營造非遺惠民利民的良好氛圍,助力鄉村振興,提振文旅消費。
五是將舉行一次激動人心的龍舟賽事。粵港澳三地文脈相親、人文相近,有許多相同或相近的非遺專案,其中賽龍舟在粵港澳三地歷史悠久、群眾基礎深厚、影響輻射範圍廣。為深化大灣區人文交流合作,共同弘揚和推廣嶺南文化,此次主會場活動將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作為廣東主會場系列活動的主打專案,同時進行起龍儀式、龍舟隊巡禮、“老龍出海,雲遊粵港澳”元宇宙大展等系列龍舟主題活動,全面展示龍舟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刻內涵,彰顯粵港澳大灣區賽龍奪錦、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
這次活動各市聯動,一是提升文化消費活力。結合廣大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的消費需求,青年人熱衷國潮、國貨的消費需求,採用當下流行的直播、秒殺等方式進行銷售,助力文化消費。以廣東省第四屆非遺購物節為背景,廣州將舉辦“我哋廣式——2023年廣州非遺購物節”,依託電商平臺通過聯合促銷、直播帶貨等方式,集中開展非遺產品網路銷售活動;湛江組織非遺相關食品、工藝品企業參與非遺墟市,推介非遺美食、工藝品、非遺文創;清遠將舉辦非遺季,開展“非遺集市”活動,結合旅遊推介,向廣大群眾派發旅遊、美食消費券,充分發揮非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二是線上線下傳播廣東非遺聲音。遺產日期間,各地市線上線下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全方位提升群眾參與度,傳播廣東非遺聲音。汕頭舉辦“雲遊非遺”中小學生攝影比賽,讓更多學生及家長關注、瞭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非遺和生動的非遺保護實踐。雲浮舉辦“雲遊非遺卷起來”非遺專案大趕集活動,為非遺專案搭建技藝展示平臺,傳承人現場傳授,營造教學互動氛圍。佛山的“遇見 非遺”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交流活動,將邀請多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領事、官員們親身感受體驗嶺南非遺的獨特魅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三是活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汕頭舉辦非遺美食集市,組織傳統醫藥類非遺傳承人開展義診活動。深圳舉辦“非遺在社區”系列活動,梅州舉辦“人民身邊的非遺”——梅州非遺專案惠民展演,組織客家山歌、採茶戲、杯花舞等國家級、省級非遺專案和傳承人到梅州各景區、各鄉鎮開展惠民展演,讓市民遊客在社區、在景區都能夠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營造非遺融入現代生活、“人民的非遺人民共用”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