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政要熱議共建“一帶一路” 2023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亮點豐富+ 查看更多
6月1日,由廣東省商務廳、廣東省貿促會、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貿促會承辦的2023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主題論壇(以下簡稱“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一帶一路”的縱深推進也爲提升大灣區國際競爭力、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拓寬了新空間。本次論壇以“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共建高質量絲綢之路”爲主題,采用“1+5+2”的模式,即一場主題論壇、五場平行分論壇和兩場配套活動,邀請國內外友商齊聚廣州共享新機遇、共培新動能、共建新高地。助力企業搶抓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爲廣東、廣州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平臺,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群英齊聚,共話海絲。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慎峰等領導出席本届主題論壇;柬埔寨王國商務部副部長兼駐華商務代表鐵弓,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泰國前國會主席、前副總理、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會長頗欽·蓬拉軍,喀麥隆駐華大使、非洲駐華外交使團團長馬丁·姆巴納,格魯吉亞駐華大使阿爾赤·卡嵐第亞等外方嘉賓出席活動。
“一帶一路”沿綫5個國家前政要和部長級官員,18個國家重要商協會負責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商界領袖等國內外重要嘉賓受邀出席論壇。本届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參會代表共1100多名,其中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80名境外嘉賓,泰國、柬埔寨、格魯吉亞等多個國家組團參加。
與此同時,本届主題論壇依然延續往届論壇高站位謀劃、國際化視野、重量級發布等特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美國工程院院士陳世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莊巍等院士專家出席幷帶來了精彩觀點。國內外嘉賓的廣泛參與,將極大推動“海絲”沿綫國家間合作領域的擴大、合作層次的提升,推動“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區域合作走向深化。
多國政要熱議共建“一帶一路”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强調共商共建共享,通過擴大合作領域和渠道,促進各國之間的互利共惠。建設更加緊密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夥伴關係,推動不同民族社會和文化的融合包容,增進瞭解和信任,從而促進永續發展。
梁振英還表示,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搭建高質量境外經貿合作區平臺,促成區域經濟更加開放和融合,幷且在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的基礎上,更深入地加强區域合作和跨境投資,提高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惠民性。
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指出,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主要連接亞洲和歐洲的通路,這不僅促進了文化,也促進了商務以及貿易的發展,還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綫國家的互聯互通,有很多商人都利用廣州作爲門戶來到中國、來到中國的南部。
他還表示,“一帶一路”提供一個更高的平臺,幫助我們促進貿易、服務、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機構創新、互學互鑒,使得在上合組織沿綫的國家能够實現繁榮、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周漢民指出,大灣區建設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橋頭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作爲中國全球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同時兼具“一國兩制”三地的特色區域環境,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帶一路’超越了傳統發展模式的封閉性,在尊重各國主權基礎上平等參與、互利共贏,不輸出意識形態,不複製發展模式,不搞歧視性、排他性的標準、規則和體系,致力于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具開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周漢民說。
泰國前國會主席、前副總理,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會長頗欽•蓬拉軍指出,“一帶一路”是基于互利共贏和沿綫國家開展重要合作的平臺,促進多邊合作,在多個維度、多個領域促進可持續發展,這將有助于沿綫各國儘快地走出疫情後的經濟疲軟。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中國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對于穩定泰國經濟、穩定東盟各國的經濟和增長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還表示,泰國作爲互聯互通的全球樞紐,可以實現地區的繁榮發展,也希望可以繼續互利共贏合作,能够爲我們的國家、人民造福。
深化“一帶一路”區域合作
作爲平行論壇之一,2023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一帶一路”區域合作論壇于6月1日下午舉行。論壇圍繞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推動“一帶一路”沿綫各國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
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周漢民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發展的戰略鏈接樞紐。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元,綜合實力顯著增强。在他看來,大灣區和長三角理應協同發展,利用資源和經濟優勢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柬埔寨王國商務部副部長兼駐華商務代表鐵弓指出,中國
“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中柬“鑽石六邊”合作架構,推動了中柬全面戰略合作再上新臺階。
國家重點研究成果發布
作爲2023海絲博覽會五場平行論壇之一,“開放合作30人論壇”上,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艶華作爲發布人,發布國家社科基金研究成果《“一帶一路”十年貿易大通道建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共提出“一帶一路”十年貿易大通道建設進展、“一帶一路”貿易大通道建設成效評估、新發展格局下推動貿易大通道建設舉措三大主題內容。
《報告》指出,當前,“一帶一路”海運合作成爲先行示範,“絲路航綫”持續織密,“一帶一路”空運合作穩步推進,民航“走出去”步伐加快。中歐班列成爲國際物流新通道、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快速推進,“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不斷提升。近年來,“一帶一路”跨境電商蓬勃發展,電商合作平臺建設持續推進,促進了共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合作。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呈現積極態勢,“一帶一路”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獲得了飛躍式的增長。“一帶一路”境外合作産業園區穩步發展,對東道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共建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報告》分析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綫64個國家的雙邊貿易合作情况,幷對“一帶一路”貿易大通道建設成效進行評估。基于貿易規模的評估得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貿易規模平穩增長,貿易聯繫韌性程度高。基于貿易結構的成效評估得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爲主、貿易質量較高,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基于貿易網絡的成效評估得出,雙邊貿易主要集中生産領域,意味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在國際分工中的産業合作越來越緊密。基于貿易便利化的成效評估得出,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綫各國在貿易物流綜合水平上顯著提高。基于境外産業合作園區發展成效的評估得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共建産業合作園區對雙邊貿易促進的成效顯著。
《報告》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對各種挑戰與機遇,新發展格局下加快“一帶一路”貿易大通道建設,需要著力推動形成陸、海、空、網“四位一體”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數字化轉型釋放貿易大通道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構建更加緊密合作的區域價值鏈網絡,多層面合作打通規則軟聯通,增强“一帶一路”風險防控能力,更好發揮貿易大通道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支撑作用。

院士大咖論道數字化
作爲主題論壇五大平行論壇之一,院士論壇于6月1日下午舉行。會上,中廣智庫科學家、專家、研究員舉行中廣智庫科學家授牌儀式。
據悉,本次院士論壇邀請了國內外院士、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如何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還針對南沙區數字産業發展開展圓桌對話,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以“透明電網支持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爲題進行報告,指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要以能源安全爲基礎,以低碳化爲方向,以電氣化爲路徑,以科技創新爲核心動力。透明電網對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具有支持作用,其中小微智能傳感器、智能設備和設備智能化、强大的軟件平臺等要素可協作實現電網設備狀態透明、運行狀態透明與市場信息透明效果。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加拿大工程院士、廣東省領軍人才杜如虛院士針對“‘一帶一路’與ChatGPT”進行專題報告,結合ChatGPT的技術優勢特點和“一帶一路”的國際發展,指出廣州以對外型經濟爲主,具備齊全的産品服務,ChatGPT將從提高産品、服務質量和開發新産品等方面,賦能大灣區科技、教育和人才發展。
在分享視頻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圍繞“無人農場的探索與實踐”進行報告,指出智慧農業可以提高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無人農場是實現智慧農業的重要途徑,通過數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等技術,實現耕種管收生産環節全覆蓋、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自動避障异况停車保安全、作物生産過程實時全監控、智能决策精准作業全無人五個功能。
廣州綠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正在“從企業發展看産業數字化路徑機會”專題報告中指出,營銷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産業數字化是打造垂直數字化市場,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廣州正通過打造四大總部基地,助力産業數字化,推動智能治理。
此外,本次論壇以數字化雲播技術賦能整個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與平行論壇,讓部分無法親臨現場的海外嘉賓,通過雲播技術與國內的參會嘉賓進行互動,通過綫上雲直播、雲發言“無縫銜接”地參與到論壇活動當中,幷讓雲主播與現場主持人實現緊密互動。
高端智庫成立賦能産業升級
作爲2023海絲博覽會五場平行論壇之一,第三届“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以下簡稱“健康平行論壇”)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等中外專家學者圍繞健康産業的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展開深入研討,爲帶動健康産業發展貢獻智慧。
在健康平行論壇上,健康絲綢之路T20智庫正式成立。爲助力構建健康絲綢之路,推動國家間衛生合作,本届論壇發起成立“健康絲綢之路T20智庫”,T20智庫由健康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總策劃王萬軍聯合中央保健局原副局長曾展生、南方醫科大學原副校長周增桓、中國保健協會監事長徐華鋒、大國醫道中醫藥發展論壇輪值主席黃偉祥等聯合發起,全力推動健康産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T20智庫將彙聚最具影響力的健康行業20人,搭建活動組織,舉行各類主題論壇、行業研究、實證探索,爲健康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智慧支持。

現場簽約助力會展“出海”
本届主題論壇“海上絲綢之路”新會展經濟發展分論壇重點聚焦“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和地區會展産業發展,研討在新的形勢下海上絲綢之路沿綫國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會展産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認爲大灣區是會展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會展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元,爲促進新時期區域會展業更長遠、更豐富的發展,提出了五項建議:一是形成大灣區獨具特色的會議和展覽體系,辦出自己的風格;二是依托區域內實體經濟優勢和區域强大的消費市場,打造會展品牌;堅持原創會展産品,堅持爲實體經濟服務,堅持促進“雙循環”三是運用現代化理念和科技賦能辦好會展,用新技術和互大雲智5G等,綫上綫下結合,創新會展模式,數字化發展;四是恪守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綠色會展;五是利用區域內優勢辦好更多的國際化展覽和會議,促進對外開放和國際大循環。
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秘書長姚歆以“以國際標準撬動“海絲”會展高質量發展”爲題介紹了“展覽會議國際標準ISO 25639-1”,該標準的確立實現了自ISO成立75年以來,在會展領域,中國牽頭制定ISO國際標準的零突破,他指出中國服務標準化將是中國會展發展的大趨勢。
新加坡旅游局國際司大中華區處長卓雪莉在分享時提到,中新兩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商貿合作基礎,包括騰訊、華爲、阿裏巴巴、字節跳動、愛奇藝、中國移動在內的許多中國企業都通過新加坡走向了世界。有許多的會展企業選擇新加坡,同時新加坡爲吸引國外會展落地新加坡提出了多項措施,中國會展在新加坡發展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論壇現場舉行了兩場簽約儀式,由廣東琦亞展覽有限公司和泰國紡織服裝製造商協會,以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和星域世展展覽簽訂海外合作的戰略合作意向,推動加快“出海”辦展。
簽約儀式後,論壇圍繞在新發展格局下,“大灣區”會展業如何通過展産融合、展城融合,落實《南沙方案》,布局海絲市場,促進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高端對話。
提振汽車消費信心
爲搭建國內外對接平臺,提振汽車消費信心,5月31日,由廣東省商務廳、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支持,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主辦、南沙區貿促會、廣東省汽車智能網聯發展促進會、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分行承辦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大會暨第二届“粵車貿全球”在廣州南沙越秀喜來登酒店舉辦。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楊勇主任在會上向廣東省汽車智能網聯發展促進會頒發了“粵港澳大灣區汽車服務貿易行業委員會”牌匾。粵港澳大灣區汽車服務貿易行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廣東省汽車智能網聯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熊雙玲女士在大會上發布《廣州二手車出口發展藍皮書》時表示,廣州新能源汽車在海外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發展潜力,幷隨著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産品力的提升,已具備較好的國際競爭優勢,新能源汽車出口將成爲行業發展的新熱點。
活動還舉行了“中國-荷蘭商務理事會廣州聯絡辦公室”揭牌和“廣物優車與香港一帶一路發展聯會”簽訂《合作意向書》儀式。
精准對接深化粵寧合作空間
爲有效利用中阿工商合作機制,充分發揮“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的平臺作用及中阿聯合商會聯絡辦的渠道資源,增進東西部聯動協作,6月1日下午,寧夏貿促會與廣東省貿促會、廣州市貿促會在“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期間共同舉辦2023中國-阿拉伯國家企業合作洽談會,促進粵寧企業與央企、阿拉伯國家商協會及企業間的交流合作。
本次洽談會以“陸海絲路相携手、聚創合作新空間”爲主題,立足粵寧兩地優勢産業和資源禀賦實際,主要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物流、農産品領域,組織開展宣傳推介、項目對接、合作洽談。
洽談會上,寧夏貿促會與廣州市貿促會簽訂了合作備忘錄。與會企業簽約了14個合作項目,總金額3.77億元人民幣,涉及智慧農業合作、中阿科技成果轉移和轉化、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合作、充電樁采購、智能終端殼體注塑、軸承采購、汽車出口服務協議和在海外建立茶葉展銷中心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