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动态

港多行業人手短缺急需輸入外勞

发布日期:2023-06-08 20:27

為盡快解決目前香港多個行業出現人手短缺問題。13日,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及多位官員就輸入勞工安排舉行記者會。黃偉綸表示,為了應對人手短缺問題,特區政府參考院舍輸入護理院特別計劃,為運輸業及建造業設立特別計劃,同時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去處理其他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他又強調,特區政府在推行新政策及安排時,本地勞工優先的大原則不變。

 

兩行業輸入外勞方案

政府13日公布兩個行業的輸入外勞方案,建造業擬輸入約1.2萬名外勞,運輸業則輸入約8,000名外勞,當中約6,000人為機場員工,其餘2,000人為旅遊巴及小巴司機。據悉,機場員工外勞或安排可即日來回兩地跨境工作,政府會放寬僱主必須為外勞提供留港住所的安排,不過有關安排不適用於所有工種。

 

黃偉綸表示,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多個人力密集的工種,特別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均出現人手短缺問題。在面對嚴峻及迫切的勞動力短缺的現實,特區政府會果斷處理,不容許人力短缺成為阻礙香港復甦、窒礙經濟發展、影響民生的瓶頸。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建造業議會今年2月預測,未來5年熟練、半熟練工人、技術員短缺,會擴至4萬人,今次建造業特別計劃配額為12,000人。在住宿安排上,建造業僱主須在指定地點提供住宿,包括工地宿舍或中央宿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亦指,香港面對勞動人口結構性縮減,2018年勞動人口有368萬人,至2022年下跌至346萬人,當中低技術勞動人口減少約16萬人,因此,香港在復常後很多行業都面對人力不足的挑戰。

 

優化《補充勞工計劃》

勞工短缺問題,不只限於建造業和運輸業。政府同時公佈,將優化現有《補充勞工計劃》,改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執行“26個低技術職位不能輸入勞工”兩年,預料今年第三季推出,意味未來兩年內,相關行業包括侍應、接待員、收銀員、文員等,也可以申請輸入外勞。現有計劃下,26個職位類別包括:營業代表、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收銀員、初級廚師、文員、電話接線生、洗衣工人、髮型師、石工、渠工等,規定不可申請輸入外勞,計劃優化後,上述規定將會暫停執行兩年,變相令有關行業“解封”,同樣可以輸入外勞。透過有關計劃輸入的外勞,其工資至少相等於本地相關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所享有的待遇亦不會比本地工人差,合約期滿後,不可自動續期,必須返回原居地,若僱主仍需聘用外勞,需重新向勞工處遞交申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強調,優化計劃不會影響本地低技術勞工就業機會,政府將嚴格把關,確保本地工人獲得優先就業後,仍有勞工短缺時,才會處理相關申請,稍後將訂出績效指標,勞工處會審視有關個案,精簡審批過程,目標3個月可以完成。他重申現有計劃要求,要求僱主進行4周本地招聘將維持不變,如果僱主期望輸入的工種已有行業特別計劃,也不可再作出申請。

 

特首:輸外勞三大原則

行政長官李家超13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疫情過後,香港全面通關,隨著社會復常,有多個行業出現勞工短缺的情況,尤其是人力密集的行業和工種。政府很快會公佈方案應對有關問題,包括有限度輸入勞工。

 

他強調,保障本地工人利益的三大原則,第一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如要輸入勞工,只針對人力明顯不足的行業;第二保障本地勞工的工資收入,輸入勞工的工資不能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第三以培訓及增加本地勞工為主,引入外勞只是輔助及非永久措施,政府會繼續加強職業教育及培訓工作,包括與業界擴大招聘、培訓,增強技能、簡化工序、改善工作環境、推廣科技應用等。

 

李家超表示,政府在處理勞工問題的過 程中,有與不同業界溝通,亦重視勞僱會的角色。重申輸入外勞是經過詳細判斷,亦是有限度及只針對個別行業。又指若不處理勞工嚴重短缺的問題,不僅行業的服務質素會變差,香港的經濟發展及競爭力亦會受影響。

浏览次数:3128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