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標準搭平台聚資源 首屆預製菜裝備產業大會在珠召開+ 查看更多
澳商訊 7月3日至4日,以“‘智’引產業聚合·‘預’見創新未來”為主題的首屆預製菜裝備產業大會在珠海舉辦,集聚行業“政產學研用金”代表縱論預製菜裝備產業發展新趨勢,為全國預製菜裝備產業探標準、搭平台、聚資源,推動預製菜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預製菜裝備產業正呈現智能化、綠色化、專業化等諸多發展新趨勢,並對預製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效率、品質、管道、模式等系列深層次變革,也對‘政產學研用金’各界協同創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國家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呂向東表示,聚焦預製菜“智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不斷引進、研發、轉化先進工藝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推廣節能減排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必須強化協同效應,共築品牌、共拓市場、共促發展。

作為全國預製菜的策源地,廣東一向引領風氣之先。近年來,廣東在全國率先組織化、系統化、標準化推動預製菜產業發展,多項工作創造了全國“首個”,為中國預製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東經驗”:首個把預製菜寫進黨代會報告、首個出台“菜十條”、首個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全國首個省級預製菜產業投資基金、啟動全國首個預製菜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舉辦首屆預製菜裝備產業大會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會上指出,廣東預製菜行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包括粵菜“人無我有”的創新優勢、百搭的大眾口味、綠色的健康特色、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以及科技賦能的開放視野。接下來,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互補性強的綜合優勢,進一步提升制菜行業發展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準和效率,探索新行業的發展新規範。
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表示,預製菜對澳門餐飲業有三個積極作用:預製菜可以澳門為平台出口到歐洲及葡語系國家,進一步提升澳門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預製菜能加速澳門餐飲的標準化發展,推動澳門餐飲品牌在內地落戶。此外,在珠澳同城作用下,珠海優質農產品和漁業產品與澳門餐飲品牌相結合,可實現優勢互補。
“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當代人越來越追求輕鬆舒適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不願意將過多時間花在做飯上,這給預製菜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廣東省預製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理事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通過智能裝備賦能,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新鮮健康的食物,同時也可降低水果蔬菜的壞果率,減少浪費,提升農產品價值,保障農民收入,從而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富裕。
面對萬億預製菜市場催生的產業新賽道,當前珠海正謀求預製菜產業發展的特色之路,打造高端裝備“一千億級”產業集群和預製菜產業“燈塔園區”。珠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熊翔在珠海預製菜產業政策推介環節上表示,珠海預製菜產業發展重點突出“地標產品+裝備製造+珠澳合作”三大特色,並推出了產業空間載體、企業成長幫扶政策、金融支撐措施等三大政策禮包。
當天下午,首屆預製菜裝備產業大會舉辦了“預製菜裝備產業創新趨勢”與“預製菜‘科產金’融合新實踐”兩場專題研討會,聚焦加快實現“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助力珠海打造“全球預製菜產業高地”和“裝備之城”新IP,進一步推動廣東加快邁向預製菜產業高地。

活動中,廣東省預製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正式揭牌。“1+5”項目合作簽約儀式亦於同場舉行,包括珠海市保定市深化現代農業南北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共建國際高標數智化冷鏈園區合作協議、共建粵港澳預製菜產學研一體化平台合作協議、預製菜裝備發展信用委託戰略協議、香港富林集團預製菜項目合作協議、共建粵港澳預製菜研發實驗室合作協議。此外,為推動搭建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和創新成果應用平臺,引導創新資源集聚和產業生態構建,現場共進行了5組課題的“雙向揭榜”,包括荔枝長效呼吸保鮮技術、瓜果高效自動去皮技術、牡蠣機械去殼與保鮮技術及裝備、河田雞預製菜加工技術、海鱸魚智能加工技術及工廠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