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校師生訪台感受兩岸親情+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教授率大陸高校師生團一行,23日中午圓滿結束在台灣的交流活動,搭機返回大陸。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7月15日至23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5所大陸高校的37名師生組成大陸高校師生團赴台交流。
在台期間,該師生團與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交流,並到台北、台中、新北、新竹和花蓮等縣市參訪,所到之處大陸師生都感受到濃濃的兩岸親情。
台灣同胞友善好客暖心
今年3、4月間,馬英九先生赴大陸祭祖參訪,帶領台灣青年學生在武漢大學等3所高校交流時,向大陸師生發出回訪邀約。其後,馬英九文教基金會積極規劃,並向台當局提出申請。雖經波折,但在島內有識之士呼籲和主流輿論支持下,大陸師生的寶島之旅終得成行。初到台灣,大陸師生就從接機遊覽車已備好濕紙巾和潤喉糖的細節中感受到關愛。
“台灣同胞友善好客,我內心非常溫暖。”北京大學學生陳詩嫿說,負責接待的“哥哥姐姐”向她介紹台灣哪裡好吃好玩,無比親切。清華大學學生劉充說,台灣同胞的熱情周到讓大家深受感動。
北京大學學生文雲昊是第一次走進棒球場,很快被台灣同胞對這項運動的熱愛所感染。他說,兩岸同胞需要更多美好的“相遇”──我們來,遇見台灣、愛上台灣,相信台灣青年更多地遇見大陸,也會愛上大陸。
輿論支持陸生赴台交流
第二次造訪寶島的清華大學學生張淵沫說,走過台灣的城鄉與山海,自己最珍貴的收穫是台灣同胞的那份真情。參訪每一站,大陸學生們都會收到伴手禮,多到行李箱已裝不下。“台灣山美水美人更美!”復旦大學學生楊範說,此行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台灣民眾對大陸同胞的親愛之情。無論歷經多少風雨,兩岸同胞的心始終在一起。台灣教育界人士陳振貴說,大陸師生此訪在島內廣受好評,兩岸青年交流勢在必行,歡迎大陸師生常來、多來。
行程即將結束之際,馬英九先生如是總結並寄語: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未來希望每年都舉辦兩岸青年學子互訪,讓海峽兩岸年輕人交流成為常態。臨別時刻,兩岸青年朋友依依不捨,一聲聲“常聯繫”“等你再來”,寄託著一份份真摯的情感。誠如團長郝平所言:“心之相系,情之相融,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是無法割斷的。”我們相信,兩岸交流的時代大潮中,青春不會缺席,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注入新生動力。
民進黨擋不住兩岸交流
大陸師生團訪台順利落幕,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呼籲民進黨當局勿整天手持“抗中保台”大旗、蓄意抹紅促進兩岸良性互動和平交流的人,“唯有兩岸和平交流才是最好的避戰之道。”賴士葆24日在臉書發文說,大陸學生赴台訪問圓滿落幕,中間過程困難重重,從一開始陸委會就放話說“最好不要申請,來了也不會過”,擺明就是要刁難。
他幾次居中協調大陸學生訪台事宜,看到民進黨當局對幾十個大陸學生訪台如臨大敵一般防衛,直到訪問團出發前3天才同意核發入台證。賴士葆還提到,在此過程中,民進黨當局千篇一律的說詞就是所謂“統戰”之說,更讓人啼笑皆非,除了繼續“抗中”“仇中”,也彰顯民進黨當局信心的脆弱。
賴士葆稱,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宣稱,“台灣認為政黨不應該進入校園,怎麼可能讓對岸的政黨進入校園。”邱太三此言差矣,當初整個公家機器“追殺”管中閔(前台灣大學校長)的事件歷歷在目,政黨介入校園班班可考,用這個當藉口實在太沒有說服力了,也凸顯蔡英文所謂推動疫後健康有序的交流,根本是假。“馬英九基金會將持續辦理兩岸青年學生互訪,也將進一步推動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未來還有崎嶇漫長的路要走。”賴士葆呼籲民進黨當局,不要只會整天手持“抗中保台”的大旗,蓄意抹紅促進兩岸良性互動和平交流的人,“唯有兩岸和平交流才是最好的避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