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以新型研發機構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融合 黃埔區材料院成效顯著

发布日期:2023-08-04 20:58

近年來,黃埔材料院積極探索新型研發機構體制機制創新及賦能地區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賽馬制”“揭榜挂帥”等抓手,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賽馬制”是從財務、人才、顯示度、知識産權四個維度對科研團隊進行考核排名,其中財務指標占比最大,考驗團隊的“生存”及“掙錢”能力,考核結果與團隊每年運營經費和年終績效考評挂鈎。“賽馬制”營造出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氛圍,以去年的第一名爲例,該團隊成果得到市場充分認可,與上市企業在黃埔區合資成立了廣州飛雪芯材有限公司,相關知識産權轉化金額達3000萬元,其中1500萬元已經實繳到賬。


“揭榜挂帥”是黃埔材料院承接企業技術難題,在院內發布,由各團隊揭榜挂帥,讓有能者脫穎而出。揭榜挂帥的典型例子是東莞市德聚膠接技術有限公司發布光刻膠相關項目産業技術研發和産業化難題,黃埔材料院芯片化學材料中心團隊揭榜,聯合成立了廣州德聚埔材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推進光刻膠相關項目技術成果應用落地,投資金額2億元,其中實繳1050萬元。


通過以上措施,黃埔材料院吸引各類人才400餘人,進駐中心、項目組25個,累計申請知識産權401項,其中發明專利256項,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68項,承擔各級政府項目13項,其中國家級2項,立項金額超1.7億元,交流企業600餘家,簽訂橫向合作合同超8000萬元,孵化投資企業17家,獲得外部投資超10億元。

 

航空輪胎涉及多學科交叉融合,資源投入大,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發揮舉國科研攻關的體制優勢組建攻關國家隊,依托中科院建制化優勢,整合包含中科院研究所,大學和地方工業部門及企業在內的共21家單位參與,協同攻關仿生橡膠合成技術、輪胎部位材料技術、輪胎設計製造技術、可靠性評價策略等核心技術難題。其中黃埔材料院承擔了航空輪胎動力學大裝置建設等核心任務,幷負責將先導專項衍生的先進技術外溢到以民航輪胎、特種工程輪胎和新能源汽車輪胎爲代表的高端輪胎産品中,幷在廣州黃埔進行産業轉化,形成聚集效應。


目前,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已完成航空輪胎國産化技術全鏈條貫通,實現了仿生合成橡膠和數字輪胎軟件兩項從“0”到“1”的原創性技術突破,掌握了41項核心技術。


航空輪胎動力學大裝置也已建成投入使用,該裝置主要用于航空輪胎和飛機起落系統的性能研究與綜合驗證,是航空工業大型基礎科研設施,包含了航空輪胎高加速試驗台和道面環境模擬試驗台,飛機起落架擺振試驗台和落震試驗台等研究飛機起降動力學的核心設施,也是攻克航空輪胎等關鍵核心技術的國之重器。


黃埔材料院非常重視與企業方的合作來實現技術向産品轉化。目前黃埔材料院與企業合作,一是技術委托與合作研發。主要是企業提出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需求,黃埔材料院研究院團隊依靠自身技術優勢提供解决方案。對于企業來說,相比于自己研發,與有技術積累的團隊合作可以减少成本和風險。對于研究院團隊,企業需求一般具有很好的市場導向,也有助于成果的落地應用。比如黃埔材料院柔性傳感器團隊與江豐電子合作,不僅幫企業解决了拋光頭壓力分布檢測問題,而且推進了黃埔材料院自己技術形成落地産品,幷應用在其他領域。


二是成立聯合實驗室。企業與研究院團隊雙方達成長期深度合作,爲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系列技術問題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共同推進技術成果向産業轉化。比如黃埔材料院院再生醫學團隊與卡姿蘭等多個行業龍頭企業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發創新産品,獲得企業的高度認可。


三是合資産業化。黃埔材料院以知識産權作價入股的形式,孵化或者與企業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完成科技成果從“技術-産品-商品”的落地轉化。黃埔材料院院拋光液團隊與上市公司金三江合作,通過知識産權作價入股成立企業,共同推進拋光材料産業化。


其次,在人才配給方面,除了“會寫專利”的科研人員外,研究院也會吸納具有産業經驗的“會做産品”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豐富市場經驗的“會賣産品”的産業化人才。通過科研、工程技術以及市場人才的通力合作,黃埔材料院團隊項目成功將黃埔材料院微結構型傳感器專利技術轉化爲PXS壓力分布檢測系統産品,在今年推向市場後獲得了上百萬訂單。


最後,成果轉化離不開經費的支持,研究院會根據黃埔材料院的市場化情况進行配套支持,而且院裏也正在加緊推進産業基金及天使基金的設立工作,通過金融工具,爲科技成果産業化賦能。
 

浏览次数:2032
文章来源:
作者:Thea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