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召開應急管理工作新聞發佈會+ 查看更多

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於2023年8月16日舉行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新聞發布會,省應急管理廳廳長王再華作主發布,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幷回答記者提問。
王再華通報今年以來廣東省應急管理工作情況,幷圍繞如何更好防範化解安全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與大家作交流。
今年以來,廣東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關於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立足于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圍繞“防、救、新”三件大事,全力防範化解各類安全風險,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綫,守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今年1-7月,全省較大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4.3%、17.3%,連續25個月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森林火災起數同比下降8.0%;有力應對21輪強降雨和2個颱風影響,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著力化解重大風險,做好“防”的工作
廣東省把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作爲今年安全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把能不能查得出重大隱患、整改質量高不高、排查意願強不強作爲專項行動開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標準,通過紮實開展專項行動,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一是壓實“防”的責任,切實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願和能力水平。在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社會單元層面:突出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在安全生産7項法定職責的基礎上,要求第一責任人帶頭研究組織本單位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帶頭落實全員安全生産崗位責任發揮管理團隊和專家作用、帶頭對動火等危險作業開展排查整治、帶頭對外包外租等生産經營活動開展排查整治、帶頭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活動,對重大事故隱患長期存在、拒不整改的單位及其第一責任人,綜合運用 “一案雙罰”“行刑銜接”等多種法律手段予以嚴懲。在部門層面:突出“三管三必須”,要求各部門針對各自監管的行業領域,制定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嚴格執行“誰檢查、誰簽名、誰負責”機制,對明明有問題卻查不出或查出後跟蹤整改不到位導致發生事故的,嚴肅追責問責。在地方黨委政府層面:突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把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情況納入年度安全生産責任制考核,督促地方黨政部門統籌推動各項工作,爲排查整治取得實效提供堅實保障。
二是抓住“防”的重點,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整改質量。廣東省圍繞解決基層和企業不會查、查不出、不懂治隱患的問題,突出礦山、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消防、燃氣、漁業船舶、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聚焦可能導致群死群傷的重大事故隱患,特別是違規動火、外包外租管理混亂、不開展應急演練、員工不熟悉逃生出口等突出問題,依托專家力量,組織開展了多輪次的指導服務和督導檢查。
三是用好執法的利劍,持續發揮震懾作用。廣東省在全系統開展了安全生産“執法質量提升年”行動,通過加強執法人員培訓,進一步嚴格規範執法行爲,提高精準執法水平。廣東省綜合采取了“地市間交叉執法”“四不兩直”等方式開展執法檢查,有力地打擊了安全生産違法違規行爲。今年1-7月份,全省開展安全生産行政執法2.5萬次,實施行政處罰1.4萬餘次。廣東省還加大了對檢查發現隱患問題的媒體曝光力度,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進一步增強執法檢查的警示、震懾和教育作用。
強化應急救援準備,提升“救”的能力
應急救援是涉險人員生存的最後希望。廣東省堅持寧可備而不用,也絕不允許用時無備,全力做好救援準備,確保一旦事故災害發生,能夠快速出動,緊急救援。
一是健全“救”的體制,縱向上,廣東省推動各級應急指揮中心進一步拓展相應功能,實現各級指揮中心24小時不間斷視頻在綫,幷把應急指揮鏈路向行政村延伸,確保在應急狀態下,指揮體系省市縣鎮村五級貫通,能夠直達“最後一公里”;橫向上廣東省進一步強化區域間應急救援協作,牽頭建立粵閩桂瓊四省區海上漁船防颱風協同機制、粵贛應急聯動合作機制、瓊州海峽應急聯動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應急管理合作,健全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通關口岸、城市生命綫保障等跨境重點設施突發事件處置聯動機制。
二是建強“救”的隊伍,按照統一形象標識、統一著裝要求、統一訓練大綱、統一戰鬥力標準,推動森林防滅火、應急航空救援、危化品、防汛搶險、抗震救災、礦山、電力、交通、通信、物資保障等10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幷依托省屬國有企業,有針對性地打造工程搶險專業隊伍,大力提升正規化、專業化、規範化水平。廣東省加快推進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建設,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可以建成投入使用,將有效填補東南沿海地區乃至全國在應對颱風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尖刀拳頭力量和核心關鍵訓練設施方面的空白,大幅提升應對颱風相關重大災害的應急救援快速響應能力和救援統籌統戰能力。
三是強化“救”的保障,廣東省出臺了《廣東省基層(縣域)應急物資儲備分類指引》,聚焦縣、鎮、村三級應急處置需求,統籌社會儲備、政府儲備和實物儲備、産能儲備,科學確定各類應急物資儲備規模,著力構建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相互支撐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積極推進省市共建應急物資倉庫,加快建設全省應急物資儲備網絡,累計接入全省2500萬餘條各類物資數據;優化應急物資調度運輸機制,確保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調撥、第一時間運輸、第一時間保障。
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化解“新”的風險
當前,廣東省安全生産和防災減災形勢總體平穩,但各種存量風險和增量風險交織疊加,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嚴峻挑戰。面對安全生産、防災減災救災的新問題,廣東省始終把體制機制和監管手段創新作爲切實消除各種存量風險,有效防範新生風險的關鍵一環。
一是明確新領域的監管責任,在協調推動出臺《廣東省黨政部門及中央駐粵有關單位安全生産工作職責》、明確55個單位安全生産職責的基礎上,廣東省組織進一步厘清平臺經濟、電化學儲能電站、海上風電、電動自行車、室內冰雪場所等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監管職責,研究提出海上牧場安全監管和防颱風措施,堅決堵住新興行業發展帶來的安全監管盲區和漏洞。
二是用好新發展的技術手段,進一步完善“一網統管”信息化平臺,推進危化品、工貿、非煤礦山等監測預警系統升級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産運用,構建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持續推進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的運用,健全完善氣象、水文、林火、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監測網絡,建立危險源、風險點的安全生産智能監控系統;推進“廣東省重大事故隱患庫”建設,建成涵蓋安全生産、自然災害、執法、考核等各類數據的“數據庫”,實現重大事故隱患一庫盡收、一網統管、一屏可視、一鍵聯通、一路閉環,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現代化。
下一步,廣東省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精神,持續守穩守牢安全生産基本盤,全力做好後汛期防災減災和森林防火各項工作,爲廣東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