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行业观察

政策與需求雙驅動中國雲計算續加速

发布日期:2023-08-24 13:18

中國信通院近日發佈《雲計算白皮書(2023年)》(下稱《白皮書》)指出,2022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為4,910億美元,增速19%。預計在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中國雲計算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其市場規模預計可達6,812億元(人民幣,下同)。業內人士認為,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催生新興產業的同時,不斷激發傳統產業發展活力。下一步需要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大力培育雲計算創新應用體系,持續推動傳統產業上“雲”“用”“雲”。

 

危中有機增長快速

雲計算服務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企業服務領域,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推進,它已經成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

 

作為雲計算服務的細分領域之一,雲專業服務市場可謂是從其中一個側面折射了當前雲計算服務的發展態勢。《白皮書》顯示,2022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4,550億元,同比增長40.91%。預計2025年中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

 

 

國際數據公司IDC認為,儘管下半年宏觀經濟動力不足疊加早期驅動力退潮,但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和力度繼續推動雲專業服務市場穩固發展。

 

以當前發展態勢來看,中國雲專業服務市場危中有機,整體表現好於預期。“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後半程,早期跑馬圈地的模式將無以為繼,服務商們需不斷加強綜合服務能力,深耕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滿足現有行業客戶的上‘雲’需求。”

 

IDC中國企業研究部分析師陳啟今表示,企業全面上“雲”後會產生新的痛點,這類痛點往往需要服務商對企業業務流程、行業場景有深刻認識,並通過陪伴式服務幫助企業將雲與業務深度融合,優化上“雲”體驗,賦能企業快速轉型,最終實現業務發展加速。

 

就市場競爭格局而言,本土服務商加快崛起的態勢日益顯著,“場景化”的需求演化趨勢,更將進一步利好本土服務商。憑藉主場優勢並通過大量雲化項目,自下而上打磨自身雲諮詢能力,本土服務商為客戶提供更多可落地的業務流程,重塑以及IT架構改造等諮詢項目。此外,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也為本土服務商帶來了更多機會。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表示,隨著數字化轉型進程的深入,數字經濟已逐漸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雲計算作為新興產業之一,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栗蔚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引發數字應用方式和算力資源供給的雙向變革。

 

一方面,雲計算將向下重新定義算力資源使用方式;另一方面,雲計算將向上定義數字應用新介面,催生算力服務新範式。

 

政策支持創新發展

政策利好持續引導中國雲計算應用創新,全面推動信息產業融合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推動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廣泛、深度應用,促進“雲、網、端”資源要素相互融合、智能配置。工信部等八部門發佈的《關於推進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動IPv6與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的融合創新”“促進數據中心、雲計算和網絡協同發展”。

 

各地也根據上“雲”“用”“雲”情況,出台適用地方發展的相關政策。北京提出加快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的創新應用,培育一批智能經濟新業態等。上海提出加強平台服務賦能。2023年培育不少於20個細分領域專業服務商,推動25萬家中小企業上平台上“雲”。深圳提出推動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與各行各業相融合,催生產業新形態,創新經營模式。

 

可以看到,智能化創新正在刺激著新一輪國內消費循環的關鍵推動點,國產創新更成為雲廠商的必爭之地。業內人士認為,隨著AI大模型時代到來,智能算力成為普遍需求,雲計算服務的模式和格局或將生變。隨著大模型走向成熟,雲計算服務格局逐步從以算力為基礎的平台IaaS,走向以模型能力為主的平台MaaS,AI能力將逐步放大,成為主要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電信運營商也在積極佈局雲業務,加快建設雲基礎設施。中國三大通訊運營商近日發佈的中期業績顯示,中國移動優化“4+N+31+X”算力集約化梯次佈局,全面構建全國20ms、省內5ms、地市1ms的三級時延圈,上半年移動雲收入達422億元,同比增長80.5%。

 

中國電信以融雲、融AI、融安全、融平台為驅動,不斷提升數字化產品和服務能力,上半年天翼雲收入達459億元,同比增長63.4%。聯通雲在雲網融合的算力基礎設施上不斷迭代升級,上半年實現收入255億元,同比增長36%。

 

深化賦能產業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雲計算作為數字基礎設施,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推手,有力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下一步需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產業生態,深化賦能產業轉型。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劉郁林表示,近年來雲計算在政策環境優化、產業規模增長、信任體系完善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下一步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加快推進雲計算技術、服務、標準以及應用等方面的發展;深化賦能行業轉型,持續推動傳統行業上“雲”“用”“雲”,不斷提升以雲計算為主的算力服務水平。

 

中國互聯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家春認為,雲計算已從一種IT資源的服務形式演變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底座,是新一代軟件架構範式,推動著企業管理和生產經營模式創新,是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著力點。未來,雲計算在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仍將處於黃金發展期。

 

對此,陳家春建議,一是加快雲計算關鍵技術創新,夯實數字技術底座。二是優化基礎設施建設佈局,提升雲服務供給品質。三是優化雲計算與算力、網絡的協同發展環境,築基算力互聯網。四是完善雲計算產業生態建設,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展望下一步發展,栗蔚認為,雲計算將與算力服務深度融合,提供算力服務統一分發資源池,實現一體化感知、調度、計量的模式價值將愈加凸顯,數字經濟乘數效應將在二者融合創新中不斷放大。

浏览次数:1024
文章来源:
作者:方寶鈴
分享到: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沒有評論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