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議員向政府提鼓勵生育等建議+ 查看更多
為防止生育率下降制約社會及經濟發展。最近,香港立法會多位議員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建議。自由黨4名立法會議員21日分別會見特首,從人口、教育、經濟、新能源等範疇對特首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建議。
自由黨認為,現時香港生育率呈下降趨勢,人才短缺的問題突出,建議特區政府應推出一系列鼓勵生育及教育政策,包括“累進式子女免稅額”、加強推廣職業教育等,加大力度吸引內地和海外人才,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創造協同效應,期望發揮香港橋頭堡的作用,提升香港競爭力,為粵港澳大灣區長遠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生第二孩免稅額倍增至30萬
自由黨議員稱,香港生育率持續下降,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會影響社會及經濟,特區政府應透過提供更多誘因,以鼓勵市民生育。議員指,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建議的子女基本免稅額,由12萬元增至13萬(港元,下同)並不足夠。
該黨副主席李鎮強建議,政府應推出“累進式子女免稅額”,即首名子女可免稅15萬元,第二名子女倍增至30萬元,第三名子女再倍增至60萬元,以加大力度鼓勵市民生育。為協助更多家庭應付生育後所需要面對的種種困難,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向香港及新來港家庭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以協助他們在產前至子女就學階段獲得相應支援,例如產前檢查、胎教、陪座及陪月、託兒及申請報讀學校等相應服務。
因應近期香港樓市疲弱,自由黨黨魁張宇人促請特區政府應撤銷樓市“辣招”,穩定樓市並增加市民消費力。為了吸引更多合資格的優秀海外人才來港發展,自由黨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全面豁免外來人才買家的印花稅,從而增加人才留港發展的吸引力。
設教育學券增中產生育誘因
自由黨多年來建議在現行的15年免費教育制度上,加設“教育學券計劃”予香港永久性居民,適用範圍涵蓋包括所有現時不獲政府資助的私立獨立幼兒園、非資助或直資的小學、中學,以及國際學校,提升中產家庭生育的誘因。張宇人指出,學券制度下,政府將現時給予每名學生的平均資助以學券形式處理,令中產家庭在為子女選讀非資助學校時,能夠領取學券,減輕負擔。
自由黨認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制度“一試定生死”一直為人詬病,令不少行業技術人才的供應緊張,有礙社會發展,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強推廣職業教育,在中學加強推行生涯規劃教育,並與工商界等各行各業團體加強合作,互動交流,讓中學生能及早掌握各行業信息和發展空間。
同時建議政府讓傳統學術教育及職業教育雙軌並行發展,及善用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更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教育界、工商界的合作,包括津貼更多港生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大學、企業交流及學習,合力培育更多專業人才,做到兩地優勢互補。
開設市集重塑香港“不夜城”
在重振經濟、發展旅遊業方面,自由黨副主席邵家輝指出,經過三年疫情,市民和旅客的生活及消費模式都有所改變,經濟動能未能提升,香港欠缺夜市活動也影響內地旅客訪港及留港過夜的意慾。
自由黨建議特區政府牽頭發展“夜市經濟”,包括:在適合地區恒常開設特色市集;在啟德郵輪碼頭、西九文化區等遠離民居地點開設夜市,可參考泰國、韓國、台灣等地做法,規劃開設長期的大型夜市;推動不同業界共同參與,如推電影午夜場優惠價、私人商場夜間營業,並提供購物飲食優惠等,配合國家24小時經濟發展,重塑香港“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