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鏈智電王阳:做新能源行業的“連接器”+ 查看更多
澳商訊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9月2日至6日在北京舉辦。會上 來自能鏈智電創始人兼CEO王陽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中國智能産業論壇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未來的電力能源将變成智慧電網,電能更多是在AI指導和算法合理運算下的合理流動,然後提供穩定和高效率的能源。

王陽(右)在接受媒體采訪
新能源行業的“連接器”
在本次展會上能鏈智電(NASDAQ: NAAS)與中能鏈、能程科技、能企科技、能倉科技、中檢能鏈、以及戰略合作夥伴團油和快電等業務悉數亮相,多款充電樁設備和自主研發的自動充電機器人等創新産品受到海内外用戶的關注,能鏈還集中展示了光儲充一體化、出海産品檢測、認證服務以及其它能源數字化解決方案。
王陽表示,目前充電樁行業呈現資産持有方分散化、充電樁布局區域化的特點;展望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下鄉、充電樁互聯互通加速、智能化技術持續發展、充電場景多元化等,都将爲電動汽車充電行業帶來新機遇。“能鏈智電是新能源行業的’連接器’,整合了市場中分散的充電樁制造商、充電運營商、主機廠等,目前能鏈智電已經和國内大部分充電運營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王陽說。

能鏈智電在2023年服貿會展區
作爲一站式充電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能鏈智電提供從交流慢充、普通快充到大功率快充的全系充電樁産品,構建起覆蓋全品類、全場景的充電樁産品矩陣;自動充電機器人彙集深度學習、V2X等多項技術于一身,車主只需在手機端一鍵下單,充電機器人會完成自動尋車、精準停靠、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自動駛離、自動歸位補能等功能,有效提升車主的充電用戶體驗,實現充電場景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能鏈智電自動充電機器人
電力儲能就像個“蓄水池”
“爲什麽我國需要電力儲能,因爲目前一些上游的發電來源20%以上是不穩定電源,例如光伏發電,風能發電,潮汐發電等,多數不好控制,而且在總裝機量還在逐年遞增。”王陽表示,未來下游産業電動車将是電力主要需求,而對于電力需求問題就要靠儲能來解決。電力的儲能就像個“蓄水池”,發電多的時候把電存起來,電少的時候把電放出來,所以未來的電力儲能不管是上游的發電儲能,還是中間工商業充電行業儲能以及下游的需求産業儲能,都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她認爲,現在有些電力儲能設備可以代替變壓器功能,比如在新建商場或物業項目時,投入變壓器成本施工費時費力,通過儲能設備可以合理調配能源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未來的世界拼的更多的是電力能源場景運營能力,儲能将更多集成AI算法。
能鏈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持續推動全鏈路節能減排、降本增效,不僅爲産業鏈帶來一站式智慧補能解決方案,更積極将其在國内新能源市場上積累的經驗輸出到海外,致力于提高全球交通能源網絡的穩定和效率。
未來家中或将有個大“充電寶”
“現代電力能源物聯網,每一個點都是一個物理節點,它既可以充電,又可以放電,然後又可以去調節,就像機器人一樣。”王陽說。
對于未來充電市場家用場景應用,将更多以AI算法分散式科學系統爲指導。她設想,很多家里或将有個大“充電寶”,城市的小區或大型園區物業等将有許多電力儲存站,當電力富裕的時候,就像大家用水缸去接水,把電力通過儲能都存起來,當電力缺少了,大家去放電給電網。在智慧電網運行下,電能将通過科學的管理下流動起來,人們将用AI算法去管理它。
王陽還認爲,未來全球競争更多是能源效率的競争,哪里能源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産業就會在哪里,一些區域企業的運營成本最終拼的是能源成本高低。
談及充電産業痛點問題,王陽表示,充電行業需要打通更多的資金通路。任何一個增量市場,其實驅動力一方面來自于市場,另外一方面就是資金支持。她預計,我國到2035年整個充電市場将達萬億市場。對于産業和資金之間的通路應該怎麽去打通?她認爲更多的要靠技術平台去連接起來。同時呼籲整個行業要看長遠,共同去海外市場發展。
本屆服貿會以“開放引領發展 合作共赢未來”爲主題,吸引了上千家企業線下參展,進一步發揮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用。作爲一家能源物聯網企業,能鏈攜旗下全線産品和服務亮相本屆服貿會,爲提高交通能源網絡的穩定和效率提出“中國方案”。